反思小说相关论文
小说《アサッテの人》是2007年第50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及第137届芥川龙之介奖的获奖作品,1976年村上龙的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
异彩纷呈的神话意象是新时期小说中的一道奇异的景观。在新时期之初的现实主义小说中神话意象是作为道德理性的化身出现的,80年代中......
【 名家简介 】 冯骥才(1942~),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业务推销员、教师等,是......
现实主义是文学研究者绕不开的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从“五四”开始引入的欧洲经典现实主义,根据中国现实的需要而演变成启蒙现实主......
2000年12月5日,俄罗斯文学射出了本世纪的最后一道光芒,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米哈依尔·希什金大爆冷门,他的长篇历史反思小说经过层......
看惯了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对“文革”尖锐的批判和沉痛的思索,所以当阿城的“三王”(、、)登场时,我们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小说依旧......
冯玉雷1990年代初发表的《陡城》和《野糜川》呈现浓重乡土气息。此后却沉潜历史和远古神话来建构宏大的文化叙事,以敦煌及其延伸......
二十世纪的女性写作,出现过两次大的高潮:一次是五四运动时期,另一次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不管是在“五四”启蒙文学、革命文学......
1940年代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文学写作一直遭受着处于主流地位的“工具文体”的严重制约.“新时期”文学突破“工具文......
一、总论在经历过那个史无前例的历史浩劫之后,文学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不仅是政治意义上的历史分期,也是一个有着......
作为'文革'后文学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之一,'伤痕'、'反思'小说中的'反封建'话语,在对20世纪初......
央视春晚已经走过了30年历程,成为几代人不可磨灭的共同经历。近几年来,观众对春晚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期待也越来越高。冯骥才也是春晚......
1989年东欧巨变背景下的德国统一,不仅给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德国的思想领域、文化生活、文学创作也产生......
"文革"十年迷雾的流散是于骤然间开始的,应运而生的"伤痕文学"可以说毫无心理准备,因而对于民族创伤的料理难免急切和草率,至于"十......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反思小说中,涌现了一大批历史受难者的形象.他们主动地承担起民族、历史的苦难,象盗取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作为对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思,反思小说曾在新时期形成文学热潮并引起强烈反响。总体而言,政治是反思小说的主要精神向度......
这里的"话语"不仅仅指语言学范畴内的"语言表达",它还包括人的思维、意识形态等复杂内容。本文分别选取"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的经......
《朗读者》以人性化的写作策略深入到战后德国社会,通过刻画被人们所刻意隐瞒的耻辱印记,全面地展现了战争留给人们的精神创伤。汉......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 ,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 ,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 ,......
20世纪80年代文学是以批判和否定“文革”的“文化专制”为时代语境的,而对“文化专制”的否定是“五四”启蒙精神的核心所在,鲁迅作......
在“文革”后的思想解放运动和反思的社会大潮中,反思文学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直接促进了中国当代文坛现实主义精神的复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