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相关论文
“伤痕”与“反思”文学是1980年代两股文学思潮,人们一般认为,它们的承传转变是自然而然的事。实则不然,从“伤痕”到“反思”的......
<正>一近年来在大陆出版界、文化界仿佛兴起了"打捞"记忆的热潮。大量回忆录、口述实录、传记类的出版物(包括文字的和影像的)纷纷......
话剧《桑树坪纪事》的演出,场面之恢宏、人物之繁多、冲突之尖锐、色彩之强烈、风格之鲜明、揭露之彻底、思想之深刻以及它所负载......
80年代以来,文学观念己从泛政治化走向多元、开放的格局,当代文学研究进入了日常的学术建设,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到......
[作家档案] 叶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等职。1969年早春去贵......
本文立足于社会语境、生产体制和公共性三点,分别就文学与文学理论定位、文学传统及文学理论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Based on th......
“时远交移,质文代变”.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当代西方的各种文艺思潮,如潮水般拥入我国,马列文论研究面临时代的挑战,存在着一......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 手机短信送来的这则消息,是在2011年第二天的下午......
摘要:知识分子,在中国,一直是一个与政治紧密相连的社会阶层,因而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必然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各种困难时期,知识分子......
摘要:1990年的两德统一,不仅在德国政治、社会、经济产生了剧变,还对德国文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9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直接以这一历史背......
该文以二十多年来"反右"题材创作的发展与流变过程为论述对象,重点考察"反右"事件在文学创作中由政治性事件向精神性事件转变的过......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促进人的精神解放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五四”时期倡导科学与民主,文学起到了开发民智的作用;到上个世纪80......
德国战后反思文学发展至第三代出现了“打破禁忌之作”,这带出了反思文学中的“不可言说”。从德国二战后文学的发展来看,与战争相关......
20世纪80年代初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的勃兴,可以看作是“反思文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文学从整体性的人类文化审美空间出......
涂怀章教授的长篇力作———“大学的青史”首卷《人殃》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 2 0 0 3年 8月出版。该作品以某师范学院为背景 ,以中......
从 2 0世纪 3 0年代左翼文学运动开始形成的阶级斗争价值理念 ,曾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极为深刻的政治影响。到了新时期以后 ,伴随......
文革以后的许多作家,在创作中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亲身经历历史的遭难,将生命的挫折与历史的挫折联系在一起.那一时期,小说以思想......
中国的20世纪是一个“矛盾”的世纪,这期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又有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传播。“矛盾”的世纪造就了“矛盾”......
改革开放整整五年的时候,文艺界取得了长足进步。各个被禁锢的文艺领域被“解放”了,各种文艺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
1949年后对文学作品的一系列政治批判,并非因为作家们与执政党存在政治上的分歧,恰恰相反,他们的初衷则是为了跟随政治.而悲剧的发......
文学作品总是会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承载相应的历史内容。本文从新时期文学的时代特征及文学潮流出发,探讨了《巩乃斯的马》一文的......
在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四种不同的"吃"的描写加以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探求其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并试图以此形成一个关照中国当代......
<正>盘点2008年小说,有一种久违了的富足之感。这感受尤其来自中短篇。从年初的《豆汁记》,到年尾的《罗坎村》,十几个佳作,或以韵......
【正】 文学不仅是作为个体的作家心灵的表现,同时也是作为群体的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影。无论作家是否意识到,他的作品总是要打上他......
何立伟是新时期文学的积极探索者。1984年前后,正当我国文学由伤痕文学向反思文学、改革文学过渡的时候,《白色鸟》以其“另类”的面......
市场化年代的文学叙事出现了一种倾向:就是人性叙事、历史叙事与市场叙事的对立.20世纪80 年代以后的文学,从历史叙事、人性叙事到......
【正】 刘: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女性文学”这个提法的?你是如何看待它的? 张:我没有有意识地去注意或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以......
摘 要 现行高中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北师大版等四套教科书多次修订之后各具特色,不过在“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这一专题中依......
作为'文革'后文学现代性话语的历史起源之一,'伤痕'、'反思'小说中的'反封建'话语,在对20世纪初......
本文从人物形象角度出发,通过具体事件、具体人物的分析折射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反思错误思潮的危害,以便从作品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
在相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新时期的伤痕、反思文学与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有着某种内在相似.本文从对极权政治的共同批判着眼,由昆德拉"......
和“伤痕文学”一样,“反思文学”的提出,也是在相关文学作品接踵问世后不久便立即进行了清晰定义的命名行为,它由一个文学批评的......
无论从叙事对象还是叙事主体来看,上世纪80年代的苦难叙事都带有深沉的人道主义情愫。这种人道主义属性,明显继承了"五四"人的文学......
20世纪的中国一直处在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种族危机和战争频仍、民生凋敝的个体危机,使发轫于20世纪初的新文......
新时期是中国文学的一个转型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相继出现,处于祖国西部的黄土高原也经历了这股文学潮流的冲击。尚彦谷的《......
从知识生产的视野考察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状况,是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一个极具前沿性和专业性的领域。这一研究视角的......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展示了在"极左"路线下人们所遭受的心灵创伤、他们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的情感、生命历程,文学由此恢复了对于"人......
本文从新时期文学思潮中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先锋文学的“文革”语境范畴来展开对朴善锡文学行为的研究,试图探索朝鲜族作家朴善......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对“文革”的本质进行总结和思考,主题深刻,带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掀起了反思文......
"文革"十年迷雾的流散是于骤然间开始的,应运而生的"伤痕文学"可以说毫无心理准备,因而对于民族创伤的料理难免急切和草率,至于"十......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再反思,讨论了这段时期有没有悲剧以及对其悲剧特点的再认识。与以往同类主题评论文章的区别在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