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诗学相关论文
《烟火漫卷》作为202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硕果,为文坛提供了迟子建成功实现文学创作转向的力证。小说围绕着哈尔滨普罗大众浑然一......
刘震云是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新写实系列、故乡系列"、说话"系列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长篇小说《一日三秋》继......
从1994年步入文坛以来,魏微始终将"70后"代际生存情态作为写作的核心与重要题材,写出了一代人的成长、青春、情感、生活、命运及其......
保罗·利科(Paul Ricoeur,1913-2005)是法国著名的现象学诠释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且包容性强。国内外学者对利科思想的研究......
传统的叙事研究集中于文学叙事领域,但保罗·利科的叙事诗学兼容了历史叙事和虚构叙事,有其包容性和开放性.文章从利科叙事诗学中......
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的书写经历了从叙事诗学到电影诗学的转向。首先,从倚重文本转向倚重电影,是鲁晓鹏对中国现代性书写的具体研究......
20世纪90年代的市民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本真书写和审美再现建构起日常生活的叙事诗学,同时,在民间立场上确立了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1.......
目下对于现代中国文学叙事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集中于片段式的断代史研究,或者是一时一地的具象研究。或许是思路研究的隔阂,抑或是......
电影《告白》是根据日本女性作家凑佳苗的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岛哲也执导而成的青少年犯罪题材影片。该片讲述了女教师森口悠子发现......
鲁迅曾谦虚地说过自己可勉强称得上创作的作品有5部,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前三者均为鲁迅的短篇......
《烟火漫卷》是2020年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迟子建首次将城市题材上升为叙事主体,构建了“北极村”以外另一个精神家园。小......
小说,无疑是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而言的一种叙述性文体。因此,若说小说作为文体,当然不成问题。而小说写得“长”了就成......
我曾以为,莫言可能是当代中国最具先锋气质的小说家,在读完残雪近期创作的系列小说后,我可能要在某种程度上修改这个观点。残雪究竟是......
中国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倾向既源自古典诗歌隐含的叙事追求,又深受西方叙事传统的影响,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逐渐生发出具有中国特......
西方诗学的主要形态是叙事诗学,中国诗学的主要形态是抒情诗学。但在传统社会后期,伴随着戏剧、小说等叙事艺术的崛起,叙事诗学随......
《旧约·创世记》第37-50章讲述的约瑟故事作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之一,因其强烈的文学色彩以及连接《创世记》与《出埃及记......
雷纳·韦勒克在谈到批评家的工作时,指出批评家应当用理论来支持、印证和发挥自己的文学见解、品第和判断,“同时又要通过审视......
<正>在周瓒的《翟永明诗歌的声音与场景》和业师罗振亚先生《"复调"意象与"交流"诗学:论翟永明的诗》这两篇文章中,均谈到诗人翟永......
莱蒙托夫的创作贯串着一种"英雄"的气质,他的诗学是英雄的诗学,而其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马",或者"骏马"。"马(лощадь)"......
在以小说叙说历史的传统中 ,作家常以主体—客体的关系模式为前提 ,将小说主体意识的叙述身位设定成为超越叙述对象的“通古今之变......
为纠正 80年代“不及物写作”的偏颇 ,修正诗与现实的关系 ,90年代先锋诗歌建构了独特的“叙事诗学” ;其具体症候表现为走向日常......
<正>《兄弟》出版以后,因为其表层的"道德状况"而招致了许多的指摘与诟病。这使得余华自90年代以来在国内读者中积攒下的美名,以及......
本访谈主要涉及叙事理论,尤其是非自然叙事及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在阐述了非自然叙事学这一概念之后,本访谈进而梳理了......
巴别尔小说的情节设置具有明显的悖论特征,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不同情节大相径庭,相邻而 现,形成美丑相见、明暗交替的艺术效果.这在......
<正>叙事自古以来皆有。运用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于中国文学研究则是从西方引进这一理论与方法的事情。近20年以来,许多从事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