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波相关论文
作为当代保持旺盛诗歌创作力的诗人之一,孙文波的诗歌是对日常生活的抒写,充斥着各种琐碎生活的片段,是诗人在个体体验中审视和思......
在古典汉诗到现代汉诗的转换过程中,词语与现实一一映射局面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词语的多义含混以及面对现实多重阐释的可能和无限敞......
阐释之外———当代诗学的一种话语分析王家新在《通向一种文化诗学》的结尾,美国著名的新历史主义批评家葛林伯雷(StephenGreenblat)曾这样说:“为了对......
1989年被许多诗人视为一个重要关口。一代诗人在此面临着抉择。这一抉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由几方面的原因一起带来的。在此前后,......
一 在某种意义上,当代诗歌写作的历史进程是一直伴随着对其自身的叙述和命名展开的,朦胧诗、第三代、后新潮、90年代……诗歌批评......
诸多聚讼纷纭的诗学命题使得现代汉语诗歌成为一个充满焦虑的书写场域。诗歌本身的焦虑似乎超越与置换了布鲁姆所谓的强力诗人对下......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正】 以世俗生活、日常经验,以人的当下生存状况作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此种类型的诗歌我们称之为世俗诗歌。......
知天命之年时的孙文波在他的诗观中如是说:“在今天谈论诗,其他的道理我认为已没有必要再讲,只要把‘活力’二字记在心里就行了。......
诗歌足人类心灵秘史的语言承担。进入现代以来,诗歌的功能口益向“开拓人的意识面”、“改善人的感受性”、“教会人类用新的语言......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的叙事性开始成为引人瞩目的诗歌倾向,甚或可以说,它是90年代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诗歌现象。这一现象......
<正>日期:2018年12月22日-23日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三楼小剧场臧棣:我发言的题目是"与其记忆和形式,不如形式即记忆"。先做一......
<正> 一、回顾与转变 1989年将我们的写作划分成以往的和以后的。过渡和转变已不可避免。问题是,怎样理解、以什么方式参与诗歌写......
被时代人称赞为一个诗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的"绝对的想像力",在诗人孙文波的诗作<六十年代的自行车>中被回忆和有关回忆的方法论以......
<正>从文学角度讲,所谓的"故乡",意指创作主体在时间之流的上游,在历史参照式的广延性空间,建构的一种想象性的物质存在。当"还乡......
<正> 历史在突然的逆转之中让我们茫然无措,同时又以巨大的反讽力量给人强有力的暗示:现今的诗歌技艺意味着与一个抒情的、解释学......
<正>"个人写作"①提出的本意,是在激烈动荡的社会生活和旗帜林立的诗坛使诗歌写作保持清醒和冷静,却在20世纪90年代诗界内外引发了......
有关“民间立场”和“民间写作”的论争首先要追溯到学者陈思和“民间”概念的提出。它体现的是90年代知识分子在面临启蒙话语受挫......
作为对一段具有特殊诗学风貌的诗歌实践的概括,“90年代诗歌”虽然引起过类似当年“朦胧诗”出世时的激烈争论,但因为这一概念对1990年代中......
“九十年代诗歌”的自我建构,时常以“八十年代”为假想敌,在一种断裂式叙述中,生产出诸多区别性特征:青春与成年、无限与有效、情......
<正> 较之当代诗歌的任何一个阶段,现今的写作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无例可援的。放在近百年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去看,它与社会关系......
对于一九九0年代以来的中国诗歌,人们经常会用“边缘化”这样的说法来指称它在整个社会乃至于更加具体的文学与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