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文学相关论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先锋文学创作的高潮,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极具个人创作魅力的先锋作家,如马原、余华、苏童、洪峰等。随后,先......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可以说,读懂了小说中的人物,就读懂了作者真正想要通过作品所说的话。选择叙事学中的......
《三里湾》作为赵树理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它的大众化与民族化创作特点在其乡村叙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他在创......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理论期刊创刊潮与先锋文学评论风云际会,共同成为引进西方文学理论资源的最终载体。但先锋文学在风行过后很快......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他用自己的笔表达着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小说《妻妾成群》是苏童的代表作,以......
现实是文学创作永远不可分割的部分,先锋文学更深入地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小人物的命运从细微之处显示出个人强烈的情感意识。......
纵观1980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呈现出鲜明的潮流化特征,各种文学思潮流派不断涌现,交错共生。先锋文学以挑战主流的姿态出现,回到文......
余华的《文城》是一部悲情传奇,它以“寻找”为经,以“情义”为纬,书写超越血缘关系的情感,彰显乱世中的至善人性,在叙事上具有“......
李洱小说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其作品日趋丰富,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风格。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对人的欲望描写,这种“欲望......
寻根文学、先锋文学和“新写实主义”小说出现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新时期具有鲜明特色的三个文学流派。现有的研究都是对这三个......
2015年12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腾迅文化等多......
苏童不仅是先锋文学的主将,而且是江南文化风韵的继承者。在他笔下,“枫扬树故乡”里暗香涌动,就是一个暧昧甚至诡异的小天地。随着小......
一敬意我首先要向吴亮表示敬意。今天在座的读者朋友都需要知道吴亮。在中国,“先锋文学”、“先锋艺术”的概念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对于历史的热情根植于人类对于自身存在的自我证明,因为记忆被视为一个人实有的条件——一个毫无记忆力的人无疑是个空心人,只具备了......
英国旋涡主义是一场现代视觉艺术的激进运动,也是20世纪西方先锋文学浪潮中的一股急流。这一先锋文艺运动长期不受重视,国内相关研......
研究文学史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当一个学者面对一个时代千姿百态难以归类的文学形态时,势必要动用逻辑武器对它进行必要的归类;研究......
世界文坛上的“庞然大物”博尔赫斯先生曾对中国新时期文坛中的所谓“先锋文学”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相当一部分自命为“先锋”的......
“我一向认为好的小说应该是诗,其中应渗透着诗性。什么是诗性呢?最简单的理解是:它不是对生活的临摹,它是对心灵的追踪与缉拿;它不是生......
20世纪初,风情万种的巴黎迎来了毕加索、庞德、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约翰·多斯·帕索斯、詹姆斯·乔伊斯、亨利·米勒、达利等艺术......
摘 要: 先锋小说《奔丧》以叙事革命为轴心,徹底颠覆既有的传统文学,通过零度语言叙述,用偶然性来打断叙事结构的因果链条,向我们呈现奔......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视域,窥察中国先锋小说和诗歌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分析了先锋文学文本层面上对叙述的技巧、结构、意义......
摘 要:苏童是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文学创作有着自己的鲜明的特色和风格。精神分析论下苏童小说先锋叙事的鲜明特......
80年代中期以后一度风头甚健的先锋小说,在进入90年代后,陷入普遍困境并走向转型,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正是出现于这样的文学史......
先锋文学思潮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重要组成,以往的研究,大多落在其文本特征与审美功能上,多角度地挖掘仍存有较大的发展......
先锋文学一直是国内外文学研究中颇受重视的学术热点和难点之一。因为文学前进的步伐,文学开拓的前景,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无数......
本文将论述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神秘色彩大兴的社会文化背景,从成为小说的构成因素这一角度具体阐述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小说中神秘色......
八十年代中期出现的先锋文学可谓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场叙事革命。先锋作家们在当时外国文学译介高潮的大背景下,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先锋文学走向的争论曾经高潮迭起。然而仁智之间,总给人一种激情飞扬过剩而冷静剖析不足的嫌疑,缺乏一种扎实朴......
在中国先锋文学发展史上,余华是继马原之后的又一位相当重要的先锋派作家,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先锋文学精神和确立先锋小说地位的作家。......
精神分析学诞生以来的近百年历程中,就其学说核心的内涵而言,已经历了一个由“个体潜意识”到“群体潜意识”再到“语言结构潜意识”......
从创作之初“冷酷”叙事确立的那一刻起,余华就没有打算放弃。他的《兄弟》承续了这一书写精魂。在先锋面临难以为继的文学时代,市场......
“审丑”与“陌生化”,作为文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观念,经过诸家先贤的深入论述,已然确立为文论中的两大重要议题,而二者交织所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以形式主义为旗帜,以叙事革命为轴心,试图彻底颠覆既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传统,使文学真正回归......
余华小说研究持续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先锋试验;二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创作转型。本文将这两个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掀起了一股先锋文学的浪潮,这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有格非、苏童、余华、马原等,他们颠覆了中国文学传统......
本文对艺术自律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实践进行了研究。艺术自律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观念,由这一观念所衍生出的相关理论,经过......
本文以毕飞宇的两次创作转型构建全文框架,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阐述毕飞宇小说中的“困境”书写。
全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
关于先锋的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经久不衰,80年代先锋小说从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残雪新世纪的小说创作呈现回归、延续与拓展的发展态势,它有对80年代作品风格的回归,也有对90年代创作思路的延续,更有受新世纪影响而......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逐渐确立,八十年代先锋时期叙述革命、语言实验发生了巨大改变,先锋语境渐渐消逝,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