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校勘相关论文
古代书籍,在刊刻、翻刻、抄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讹衍倒脱,自汉代刘向对校法之后,校勘也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兴盛。有的书籍......
南宋刻书家黄善夫刊刻的《史记》是现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由於在国内佚失已久,学界对它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用黄善夫本《史......
《唐钞文选集注汇存(增补本)》集唐代各家注为一书。它既有六臣注,又有《钞》、《音决》和陆善经注,还有“今案”,是现存最早的《......
学位
文章介绍了顾廷龙1985年6月18日写给钱存训的信,特别是对、两书的评论,以及信中反映出的顾廷龙古籍版本目录学的思想与方法.......
从《刘轲》引文的9个人名错误,说明学术著作引用古籍,必须认真进行校勘,否则以讹传讹,给读者阅读带来困难。......
从形、音、义三方面采用古籍校勘中常用的内证、外证和旁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古诗歌里20条异文作了一定的校证.......
清代藏书大家陈揆,名闻遐迩.本文依据大量史料,简要叙述其聚书、藏书、校书、著书等方面的活动,旨在揭示他对我国文化事业作出的杰......
陈荆和编校的《大越史记全书》(校合本)之点校整体上颇为精确,但点校时由于缺少善本作为底本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南戏剧本。胡雪冈先生《张协状元校释》自具特色。古籍校勘不宜以今意改原字,失却古本面目。《全元戏曲......
古籍点校成果的独创性认定应从著作权法关于独创性判断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古籍点校中"点"和"校"这两类工作成果的具体表现形式,分......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白兆麟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更名《校勘学释例》)于1931年问世。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著作,关系到校......
三秦出版社版《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存在着各类问题迭数百处之多,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一种古籍整理本。文章分别从校勘、编年、注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古籍中有大量的俗写,俗字问题没有弄清楚,会影响我们古籍整理的质量,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词义研究工作。以下谈几则与俗字密切相关的......
本文分四个方面叙述了杨树达先生的学术成就。对杨氏的重要著作《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
李天华先生新著《世说新语新校》胜义甚多,然由于本书以采用理校法居多,而理校法“最高明,同时也最危险”,故书中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
<正>"断烂朝报"一语,最早出自王安石之口。自宋代以来,几乎众口一词,认为这个比喻是王安石对经书《春秋》的指斥。这一逸事,研究思......
<正> 校勘,《辞海》释其义为“指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或翻译书的原文相互核对,比勘其文字篇章的异同,以订正错误”。古......
【正】 宋人编的《太平广记》卷二一五“真玄兔”条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汉安定皇甫嵩、真玄兔、曹元理,并善算术,皆成帝时人。真尝......
对古籍或历史文献中那些今人看来毫无意义甚至可笑、不近情理的部分 ,是不予理会甚或拒斥 ,还是选取文献最使人难以索解的一面进行......
古书用字相当复杂,流传至今又难免存在讹误.在古籍整理过程中,很有必要把握汉字的形体演变和语音的古今差异,将通假字以及因避讳而......
宋端平本《楚辞集注》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楚辞》最古最完整的一个刻本,有着极为重要的文献校勘价值,备受历代学者的重视与肯定。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