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公路相关论文
我悄悄地爱上了一个傣家男孩——岩晃,他是我的校友,他的家在祖国西南极边的中缅边境,瑞丽。他曾经为我唱了一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从金黄的季节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那沉甸甸的丰收而自豪;从暴雨泥泞中走来,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红色中国而歌唱。由保山市人民政府,保山......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反攻腾冲,次年1月,与驻印军会师缅甸,取得了滇西及腾冲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腾冲作为滇西抗战的主战......
寓居大理,前后也有二十余年了,其他县都去过,就是没有到过云龙。壬辰正月初四,与妻儿驱车,欲取道云龙、兰坪到剑川马登。下高速,至漾濞跃......
“24道拐”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是中美两国团结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历史见证,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具有较高的历史文......
在云南的高山与深谷之间,道路的延伸与一望无际的中原有着很大的不同。来过这里的人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是行走在云南大地上......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启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战争的持续与扩大,为了坚定中国抗战的信心,也为了让中国战场成为牵制日军主力的泥潭,美、......
抗战时期的贵州有许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目前学术界对贵州抗战史的研究与贵州在抗战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也与目前学术界......
在雷多小镇郊区,有一块巨大的牌子,这里就是史迪威公路“零公里”处。牌子上面用英文写着:Stilwell Road,Rejuvenate our lifeline......
虽然春节前的2013赛季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COC)在海拉尔早早揭幕,但直到4月底国内赛事才算冬去春来,随着原足球中心主任韦迪接任汽......
2015年是中国“微拍”走向火爆的一年,且不说各行各业都在大搞“微拍”活动,单就微拍大赛,笔者就组织参加了20多次:微拍广场舞,微拍8小......
上世纪30年代中叶,二战硝烟弥漫全球,日寇铁蹄践踏中国的大江南北,为挽救民族危亡,滇西数十万各族民众共赴国难,以牺牲三千多人的生命为......
从地图上看,从云南保山边境到达印度东北部的重要边境城市--雷多,仅有500多公里的路程;从位于保山市的国家一级口岸猴桥乘车到印度......
德宏州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5个县市中有4个处在边境线上,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两个国家二类口岸,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
编者按: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史迪威公路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于种种原因,该公路目前大部分处于废弃状态.今年3月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海路交通很快被日军阻断,国际援华战略物资主要依赖西南陆路交通进入中国,史迪威公路上的“24道拐”就是这......
史迪威公路修筑于抗战最艰难的时刻,沿线自然奈件恶劣,降雨量大。涵洞作为重要的排水构造物,在保持公路畅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迪威公路也叫中印公路,被称为"抗战生命线",是抗战后期惟一一条通往国外的战略公路,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
未开始之前,觉得寻访腾冲的抗战史,应该去找历史学者或者远征军士兵,但没想到,在腾冲,出租车司机、街边小贩、导游,甚至客栈老板,都可以就......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大概不会有这样传奇的公路:立下赫赫战功,被美国士兵铭记,令日本人切齿,后来却一度“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
9月底,哈雷戴维森中国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车主骑行活动,近三百名哈雷戴维森中外车主驰骋在苍山洱海畔,又在史迪威公路腾冲段浩荡疾行,追......
10月1O目至13日,2011年“史迪威公路”踌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和晴隆观赏石暨大广彩玉会展在晴隆顺利举行,两项活动作为第六届旅发......
"史迪威公路"连接着中国、缅甸、印度乃至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是我国距离南亚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和重要能源输送通道,对我国"一......
瑞丽无疑有天然的地名优势,从汉字释义的角度看,这两个字本身就让人浮想联翩。当年华夏大地传唱一时的云南民歌《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中、美、印、缅4国人民冒着日军炮火,在蛮荒的原始森林中修建的以印度东北部阿萨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远离我们而去,中国在这次大战中是主战场之一,为世界反德、意、日等法西斯战争做出卓越的贡献,也做出巨大的牺牲.同......
“24道拐”的来龙去脉鲜为人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志,是中国西部抗日重要交通运输线的关节点,是中美(盟)军民团......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公路网络,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期的"驼峰航线"和后期的中印公路,被誉为"远......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又称中印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二战"之后,......
<正>"二十四拐"是滇黔公路的一个路段,抗战爆发后与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连接起来,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运输的大动脉。抗日战争中,......
"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被誉为"远东抗战生命线",为中国抗战和世界远东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重开这一积淀着......
始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史迪威公路,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这条曾经辉煌一时的公路大部分处于废......
【正】密支那(Myitkyina)原来叫"斯那公"又叫"三拉公",为"绅士"的意思。后因密支那东边伊洛瓦底江的江面很窄,改名"密近那",意为"......
抗战史中战时交通运输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这一方面的内容,但相应的研究成果尚少见问世。在这当中,有......
中印公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合作修建的、自印度利多至中国昆明的国际军用战略公路。曾命名为“史迪威公路”,由印度利......
【正】二战时期的史迪威公路实际上是三条主要线路组成的一个交通网络[1]40,包括其前期的滇缅公路、中后期的"驼峰航线"及后期的中......
<正>二战时期,一张美军随军记者拍摄的反映中、美等盟国团结抗日的照片,对众多美式吉普车在一条峭壁悬崖边蜿蜒盘旋的沙石公路上从......
滇缅战场上中印公路的修筑徐康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中缅印战场上,中、美、英三大盟国从1942年底到1945年初,协力打通、修筑了以印度东北......
<正>70多年前,连天的抗战烽火,诞生一条运输动脉——史迪威公路。从印度经缅甸,通过云南、贵州到达当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将中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