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宋海峡相关论文
南海东北部是黑潮的动力、热力影响最为显著的海域.反气旋流套是黑潮入侵的主要形式,其水平最大位置在19°-22°N,117°-121°E之......
氢和氧是水的组成元素,海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δD和δ18O)和盐度(Salinity,S)是研究现代海洋物理过程(如径流、海冰融化、海冰......
南海兼具边缘海和开阔大洋的海洋环境特征,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和机理的理想场所。南海的水体停留时间和水团来源、组......
南海地处东亚季风带,受季风、台风和复杂海底地形影响,呈现出极其丰富而复杂的海洋动力过程:大量的内波在吕宋海峡附近生成后传入南海......
分析和计算了吕宋海峡PR21断面最近海洋调查的部分CTD资料和ADCP资料,再一次证明吕宋海峡常年存在纬向流.但对于天气尺度而言,该流型是多变的.根据......
基于Argo浮标资料,分析了一条横跨南海北部、吕宋海峡和西太平洋(20.5°N,114°~130°E)断面的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特征.其结果表......
由于湍流混合直接观测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很大程度限制湍流混合的研究,所以基于温、盐、流资料估算海洋湍流混合的方法应运而生。......
使用WOD09,WOA05,WOA01和SODA四种水文数据,利用水力学理论对吕宋海峡的深层水体体积输运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由于忽略了摩擦和地......
基于 AVISO 卫星高度计数据计算得到的地转流场,利用 SOM 神经网络对吕宋海峡海面涡度场与地转流场进行特征分析,研究吕宋海峡上层流......
利用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对吕宋海峡附近的环流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吕宋海峡净流量季节变化明显,除5月和6月为东向净流外......
台风和海洋涡旋相互作用,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和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2016年第22号超强台风"海马"登陆前后在吕宋海峡附......
在利用1950—2009年NCEP(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风场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吕宋海峡的Ekman输运,研究......
基于海洋同化数据产品HYCOM以及遥感风场数据,分析了2004年台风“蒲公英”经过吕宋海峡期间,诱发的吕宋海峡体积输运异常。分析发......
黑潮在流经吕宋海峡时呈现各种时间尺度的流态变化。本文基于高分辨率的区域海洋环流模式(ROMS)输出数据,分析了黑潮主流轴在吕宋海......
根据2008年8月18日至9月19日在吕宋海峡3个断面获得的O~200i32层浮游植物数据,探讨了群落结构及其与不同理化性质水团的关系。本研究......
针对南海北部和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的海-气 CO2通量及其调控问题,研究了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在这些海域通过走航观测的方法取得的海-气......
利用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而改进的Hilbert-Huang变换(HHT)方法,分析了吕宋岛西北海域从1997年9月至2009年7月近12年的月平......
2008年8月份在吕宋海峡西侧大约4000m深的海域首次布放了两套深水潜标,对上层海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高频率ADCP海流采样。对数据进......
利用MITgcm数值模式19802001年的常规模拟输出数据,研究了吕宋海峡22年平均的体积、热量和盐量输送随深度的变化,并利用小波变换分别......
使用1.5层约化重力准地转模式,研究了西边界流在西边界缺口处当处于迟滞过程的临界状态时,其路径转变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初步......
利用2003年2月至2009年4月期间在吕宋海峡附近海域由Argo剖面浮标观测的温、盐度资料,对该海域的水团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进行了探......
不同理化性质的水团影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为了探讨吕宋海峡的环境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8月15日至9月15日......
利用1993—2000年间的T/P卫星高度计轨道资料的时间序列和MODAS同化产品中的卫星高度计最优插值资料对南海东北部海区中尺度涡旋进......
利用2010-2013年的Argo浮标观测资料,对吕宋海峡东部海域(19°-23°N,123-127°E)的会聚区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本文根据吕宋海峡所处海域(17°~23°N、117°~122°E)1、4、7、10月的0、100、500m流场图、南海北部和台湾以东海域(1......
叶绿素a是海洋初级生产力估算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参数。以2008年8月—9月走航式船载多参数拖曳式剖面测量系统为平台,搭载叶绿素荧光......
基于海洋模式HYCOM(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利用大小区嵌套技术,分别对全球海洋和西北太平洋进行了网格嵌套数值模拟,研......
本文利用在菲律宾海布放的一套锚系潜标获取的长时间海流和水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吕宋海峡以东的深海海洋环境特征,着重阐释了该海域......
利用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建立了南中国海三维海洋环流数值模型。基于2006—2018年逐日平均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吕宋海峡断面(......
根据2011年8月19日至9月12日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的温、盐资料,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结合8、9月份的卫星高度计资料,研究了2011年夏......
2010 年在吕宋海峡西侧约3300m 深处的观测潜标得到了上层海洋9 个多月的高频率的流场和温盐数据, 用调和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
文章利用海表流速得到的拉格朗日拟序结构(Lagrangian coherent strctures, LCSs), 并结合漂流浮标轨迹资料, 分析吕宋海峡附近水域......
针对黑潮是以流套、分支还是黑潮锋的方式侵入南海的不同观点,应用Argos浮标数据探讨了吕宋海峡黑潮的季节性分布特征,并利用区域海......
通过对Argos浮标资料的分析,针对黑潮能否在吕宋海峡入侵南海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潮由吕宋海峡入侵南海主要发生在秋、冬......
基于2002年春季航次在吕宋海峡海域锚碇测流站(20°49’57""N,120°48’12""E)200,500与800m锚碇测流水层观测流,进行的海流......
采用1993年1月到2008年12月16a融合海面高度距平数据,追踪吕宋海峡附近海域(18°~23°N,116°~126°E)中尺度涡的移动......
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建立了一套覆盖西北太平洋的涡尺度分辨率环流模型,并对吕宋海峡附近的环流进行了模拟研......
内潮是一种潮频率的内重力波,对全球海洋中的能量分配与混合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吕宋海峡作为连接西太平洋和南海的主要通道,是......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海洋在气候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的水交换,对我国及其它......
学位
本文建立了一个三维等密度坐标数值模型,该模型将海洋看作是由一系列的“等密度层”构成,每层海水具有相同的位势密度。该模型由外模......
吕宋海峡黑潮的路径变异和动力机制,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而且此处黑潮对我国南海北部环流以及整个南海海盆的质量和能......
正压潮在地形上传播生成内潮以及内潮的演变过程与地形、层化和潮流息息相关。为此,本文对地形、层化和正压潮对内潮的影响进行了分......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概述;第二部分回顾了吕宋海峡水交换的观测目标及观测手段;第三部分分析了2005年10月吕宋海峡现场......
黑潮通过吕宋海峡在台湾西南部海域入侵南海,因其携带西太平洋水进入南海且最大流速可达1m/s以上,对南海北部温盐结构、环流、涡旋等......
吕宋海峡是北太平洋西边界流的一个大豁口。黑潮略显弧形地从南向北通过吕宋海峡时,其干流一般被限制在北吕宋海槽的范围内,但也经常......
内孤立波是南海北部重要的动力过程,其周期短、振幅大、流速强,对海洋内部垂向混合、物质输运和声传播有重要影响。它由天文潮流经吕......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了南海及邻近海域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第二部分用较高分辨率的POM模式模拟了南海月平均环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