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产量相关论文
氮素是影响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器官建成的重要营养元素,适量施氮可改善叶片光合性能,促进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籽粒灌浆速率,提高产量......
提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的周年生产力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通过3年(2014—2017)田间试验,研究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
为了明确冬小麦-夏玉米周年品种匹配及适宜灌溉量,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灌水量对不同冬小麦-夏玉......
本试验于2014-201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基于12年长期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始于2002年),系统测定了2014-2015和2015-201......
田间试验于2014-2016年度,在小麦安全度过春化后,通过钢构架上覆盖塑料膜的方式来实现田间阶段性增温。以覆盖时间的早晚、长短以及......
为探究投入总量固定情况下,肥料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最佳的分配方式,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促进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为农业......
在冬小麦季设置秸秆不还田翻耕(CT)、秸秆还田翻耕(CTS)、秸秆还田旋耕(RT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耕作方式对华北小麦-......
经过2012、2013年两年稻油周年生产的实践探索,初步掌握了油菜产量达200 kg/667 m2、水稻产量达700 kg/667 m2的高产技术路径.油菜......
摘 要:在小麦和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同种植模式也会产生不用结果及影响,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种植模式对提高周年产量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
沿淮砂姜黑土区,设置5种施肥措施(常规施肥、推荐施肥、推荐施肥+秸秆粉碎全量还田,推荐施肥+控失肥,推荐施肥+粉煤灰),探讨其对麦-玉轮......
本试验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冬小麦品种选用济麦22,夏玉米品种选用郑单958。依托于设置的秸秆......
为明确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黄淮海东部小麦-玉米周年产量与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研究了双季秸秆不还田(NS),夏玉米季秸秆还田(SS),冬......
[目的]探讨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胶东半岛小麦-玉米周年产量与耕层理化性状的影响,为该区域土壤培肥及小麦-玉米均衡增产提供科学依......
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
【目的】作物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及......
优化冬小麦-夏玉米品种周年匹配,明确冬小麦季适宜灌水量,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
【目的】本文明确了汉中盆地稻油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对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周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替代化......
中稻蓄留再生稻(简称再生稻)是一种轻简、高效的水稻生产模式,也是解决我国当前农村劳力短缺,稳定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简易可行的节水减氮栽培措施有利于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本文以两熟制水稻生产模式为对象,研究节水减......
为解决双季稻种植地区早季落粒谷严重影响晚季稻米品质的问题。以优质晚稻品种泰优398为试验材料,进行双季兼用直播,分析其周年产......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喷灌带进行灌水,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A1:70%基施、30%追施;A2:60%基施、40%追施;小麦季施纯氮240 kg/hm^2,......
为了了解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双晚"种植模式的增产效应,选用3个半冬性冬小麦品种和3个中晚熟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