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徽班相关论文
<正> 清代中叶,山陕梆子流入河北,经数十年的衍变,于道光年间形成河北梆子。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在河北梆子兴盛时期内,......
烟台地区京剧发展史话□清泉狄文京剧在烟台地区流布情况胶东半岛俗称“京剧窝”,世称为“京剧之乡”。据记载,自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
本文所要说的这几分思考和希冀,源自2003年春节期间北京电视台的一台少儿戏曲晚会———《姥姥门前看大戏》。这台晚会遍邀全国各......
北京是京剧的故乡。从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形成京剧算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期间,随着水路、海路、铁路的输送,京剧开......
在电影业发达以前,老北京居民的娱乐生活中,看戏是最重要的项目。由于北京城历朝历代都不乏外来人口会集,市民们兴趣广泛,各路地方戏都......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审议中国京剧申遗项目时,与......
戏剧是有民族性的。各国都有各国自己的特点。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戏剧代表。它与书法、国画、金石、诗词、民乐等在章法、结构和......
<正> 有好些同志常异口同声地说:“京剧是四大徽班进京形成的,这是历史。”研究北京戏曲史学者,都知道清初北京只有昆腔与西秦腔。......
【正】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议,北京......
清乾隆55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通过和汉调,昆曲、秦腔的交织和融合,同时吸收剧目、充实曲调,拓展表演方法,最......
<正> 从1790年始,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这“四大徽班”先后进京演出受到了自宫廷至民间各阶层观众的喜爱,由此便在北京扎下了根......
<正> 又是一个温柔多情的梅雨季节。在挥洒不去、极尽缠绵的黄梅雨中,我踏上了寻访“戏曲圣地”石牌的旅途。 在安庆西门一个叫大......
<正>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
<正>自康熙皇帝于公元1703年在热河上营(今承德市)修建避暑山庄开始,热河人口骤增,五年之后行宫的投入使用,使这里进入了经济、文......
德艺双馨的李洪春刘松岩值得怀念、纪念的艺术家今年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曲教育家李洪春先生一百周年诞辰。做为一个对中......
<正> 嘉庆年间歙县潜口人汪必昌的《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是研究徽班和"花、雅之争"的重要资料。该文为嘉庆年间抄本,藏安徽省博物......
<正> 京剧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产物,它是由徽剧孕育衍变发展而成的。1790年(乾隆55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80寿辰,三庆徽班进京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