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学相关论文
壮学是以壮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的交叉学科,国外诸多人类学家注重语言在人类学研......
时光飞逝,中秋又至! 2011年9月23日,是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覃乃昌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由广西民族问题......
2016年4月12日,由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学学会主办,中共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16年百色市......
1999年 4月,笔者曾参加“壮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试论龙母》[1]。现在看起来,有些问题得重新考证。最近,笔者先......
梁庭望先生是著名的壮学家、民族文学研究专家。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壮学、壮侗语族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等。他的壮学研究......
20多年来,张声震研究员以深厚的民族情结、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一直致力于广西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和整理,其主持整理出版的《布洛陀经......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正确......
壮学第四次学术研讨会2005年4月15日至18日在广西田阳县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云南、广东、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的学......
为了总结近10年来广西民族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广西民族团结“四个模范”的原因与经验,探索新形势下民族研究工作的新任务、新思路和新......
文章以人类学的“冷逻辑”思维为反思维度,以壮学理论建构及其学术史发展为论域,尝试对壮学个案研究进行再思考。在此基础上,尤其侧重......
随着多学科研究理念的逐步确立,历史人类学与其他研究领域也有了深广结合,区域社会史研究便是其中之一。赓续此一顺势,本文从壮学本身......
《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已经出版面世.今天,广西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区......
我代表《壮学丛书》编委会,感谢大家出席《壮学丛书》首批重点项目《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和《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首......
壮学是以壮族这个社会群体和它的文化为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是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
《壮学丛书》自1999年在壮学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出倡议,2000年开始实施,到今天在这里举行首批重点项目首发式,仅经历了4年多的......
19世纪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
徐松石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运用地名学与与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大量的原生地名和次生地名,从中......
新中国成立70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7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
《壮族〈麽经〉神话探析》一书结构严谨,体系完整,体现出作者明确的方法论意识,它对壮族神话研究提出诸多创见,是一部研究《麽经》......
《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一书以传说学的规律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特质,对壮学的建设是一大贡献。以民族信仰视角阐释壮族传说,......
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是一个兴起于桂林的以研究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地域性学派,它是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和改革开放等一......
中国民族学的八桂学派是一个兴起于桂林的以研究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地域性学派,它是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和改革开放等一......
壮族是华南珠江流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壮族经历了先秦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王朝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
桂学最早是100多年前由康有为提出的,1894年他在桂林写的《桂学答问》和《桂学答问序》可视为桂学的先声。桂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岭南壮乡建构现代廉政文化,首当解脱“弱文化”的桎梏,走出“文化输入”的老路。就郁林古史来看,壮乡持简尚朴,廉俭相随,已然风化一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