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敏相关论文
2015年,对于金喜全和熊明霞夫妇而言,无疑是特殊的。3月31日,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出,熊明霞成功问鼎,捧得主角奖。5月20日......
2017年5月19日至5月21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的“京剧流派的传承与创新——第七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中......
提起77岁的孙毓敏,在中国京剧界可谓大名鼎鼎,不仅因为她精湛的表演,更因为她为弘扬祖国传统艺术而努力拼搏的精神。她在紧张忙碌的同......
2006年12月13日,一个寒冷的冬日,我随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的领导及部分专家赴平顶山观看《珠帘秀》晋京前的汇报演出。冬日的......
荀慧生先生1900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7岁随父母去天津。父亲将他和哥哥荀慧荣卖给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荀慧荣不堪忍......
“京剧荀学”、荀慧生、荀派艺术、《小留香馆日记》及荀派弟子孙毓敏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很多资料尤其是民国时期报刊上......
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王岳凌近期来上海演出荀派代表剧目《勘玉钏》,她的精彩演绎赢得了上海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勘玉钏》是王岳凌正......
2005年1月3日,来自云南京剧院的一个电话牵动着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师生的心.正准备登机赴法国进行访问演出的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
在中国京剧的历史上,“乾旦坤生”既创造过斐然的艺术成就,但一直也是剧界颇有争议的话题。七月下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率领北......
现在的人们被过剩的感官刺激所包围,纸上阅读的时间被视频映画消解,各种大制作的3DMAX电影不间断地上映更迭。而长久的客观刺激累......
<正> 看“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演出,美不胜收。其间或与友人交谈,不暇整理成文,姑为漫录。凡交谈中友人之言,均加引号。 我在......
<正> 我们常常收到一些读者与观众的来信,他们十分关心舞台上的谭记儿(《望江亭》)、白素贞(《白蛇传》)、红娘(《红娘》)等等在私......
<正>百余年前,京津戏台实行梆子京剧"两下锅"的演法,许多旦角演员既唱梆子,也会唱京剧,在优势互补中得到充实、完善,逐渐形成小旦......
荀派艺术融青衣、花旦于一炉,唱做俱佳,会戏无数,坚持写意,重视生活。其传承者孙毓敏不仅忠实继承,更大胆创新,不仅戏演得好,且人......
<正>荀慧生先生创作的《红娘》有几个特点:在唱腔板式上,发明了[汉调]和特殊韵味的[四平调],以及明白如话的[流水板];在念白方面,......
<正>梨园植根的沃土长安城,文化底蕴厚重。中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在古城创建的尚派艺术基地,使陕西的京剧艺术之花绽......
<正> 去年4月,在首届《戏剧报》梅花奖授奖大会上,“梅花奖”评委会副主任刘厚生在介绍评选活动经过时曾经满怀希望地提出:“我们......
<正>孙毓敏身着一袭中式对襟红衫,衬得气色甚佳,袖口处露出一截纤细的手腕,手指上的两枚戒指流光闪烁。她总是精心装扮着自己,无论......
期刊
不戴“镣铐,怎创“逍遥”?魏子晨,徐城北城北:近安?读大作《梅兰芳百年祭》,比原来的几本要厚实多了。精采在:第六章"扭动秧歌:镣铐并非重负......
"病痛的10年,是对我心灵的历练。它折磨你,却让你变得坚强。人说‘吃过见过经过’,有过生死考验后,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基本能做到没......
论『荀派』新发展魏子晨1927年春,北平《顺天时报》发起评选“中国首届旦角名伶”活动,荀慧生以《丹青引》参加竞选,与梅兰芳、尚小云、程......
<正>2010年1月5日是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诞辰110周年,京剧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这位大师艺术成就和为京剧奋斗的高贵品格。作......
<正>人物名片:孙毓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传人。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振兴京昆协会会长、北京戏曲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
<正>荀派艺术作为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传承与振兴。因此,多年来一批批荀派传人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北京市京剧昆......
<正>《红楼二尤》是荀先生在1932年创作的,他看到别人都演宝玉和黛玉,说我偏偏不演,我要演两个弱势妇女、两个爱情悲剧人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