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大简相关论文
2019年问世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一书,使载录于战国竹简的《诗经》抄本公之于众。由书中所载内容可知,这一抄本现存内容具有......
近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捌)·摄命》简3“(霉)猷卜乃身”中的“(霉)”字,学界多有说法.本文根据安大简《诗经·小戎》篇中的“(......
文章在梳理“於”词义演变的基础上,结合其在《诗经》中居于句首的用例,指出“於”多用作叹词,且多出现在“雅”“颂”之中.另外,......
今本《诗经·关雎》“關關雎鸠”,安大简作“■=疋■”。《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注释曰:“‘■=疋■’,《毛诗》作‘關關雎鸠’。......
根据安大简,《诗·周南·葛覃》“是刈是濩”的“濩”当读为“穫”,与“刈”构成同义关系,此句和下句“为(烯)为绤”句式相同.《清......
安大简《诗经·江有汜》与今传《毛诗》本相比存在三处较明显的异文:一是增字现象,即"之子归"简本三章皆增益"于"字;二是减字现象,......
安大简《国风》并非全本,各风次序与今本《诗经》不尽相同,但其相对次序值得重视。在安大简中,《秦》在《魏》前,与《左传》相合;......
《诗·周南·关雎》“寤寐”之“寐”,安大简写作“■”。此字形当分析为从“丬”,“帚”声,系“寝”字异体。“寝”古训......
《世本》是主体编纂于战国的谱牒类史书,该书楚世系史料,对《史记·楚世家》的编纂影响较大,清华简、安大简等出土战国文献有......
安徽大学收藏新发现的战国楚简《诗经》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先秦抄本。该本与《毛诗》相校,《螽斯》之二、三章次相互错置。本文通过......
安大《诗经》简“苂”字,金文与已公布的楚简文字材料中皆未见,但上承甲骨文,应释为“焚”,读作“汾”,表明安大简具有早期性特点......
“谷”“希”本是由描摹布线交织的象形字所衍生的分化字,“谷”表示粗葛之义,“希”则表示细葛之义。二字古音亦近,安大简“绤”之异......
楚帛书中有一个从“ ”、“血”的字,学术界对此字的讨论很多,意见不统一。根据安大简《诗经·周南·卷耳》“不盈倾筐”之......
关于《诗经·魏风·硕鼠》之“硕鼠”,历来注诗多解为大老鼠或田鼠。其实鼠类吃黍、麦类粮食,可以解读“无食我黍”“无食......
安大简《诗经》字词关系中一字形记录一词是主流现象,但也存在着由假借、同源分化等原因造成的一字形表多词义现象。......
虽然安大简《诗经》大部分诗的韵例和所押韵部与《毛诗》相同,但韵脚部分用字的不同必然会导致其用韵的不同。《毛诗》属同一韵部......
安徽大学藏战国楚简《诗经》中有8篇因章次互易形成的异文。通过对8篇异文与今本《诗经》相应诗篇的比较可以发现,互易的章次均发......
清华九《成人》篇中的"■"即安大简(一)《诗经·殷其雷》中"■"字异体,简文"五■"可读为"五禋",即文献中常见的五祀,对应祝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