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帛书相关论文
《汉语大字典》(八卷本)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以其“收字之众多、义项之齐全、释义之准确、引证之丰富、体例之完备”,给学者的研......
现有成果认定楚帛书四神是四季时间神,其四方空间神属性被无视.四神在楚帛书创世神话生殖世系中的位置、木神神性、方色对应关系、......
<正>自1942年9月楚帛书图像被盗掘出土以来,至今共从楚汉墓葬中发掘出土帛画至少24幅,有关帛画的研究也随之兴起。1944年,蔡季襄发......
澳大利亚学者巴纳教授研究楚帛书的专著有三部,长文有一篇。作者将巴纳教授研究楚帛书的论著全部翻译成中文,在此基础上对巴纳教授......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
以四重证据法解读有关伏羲号黄熊的历史之谜,结合天水的伏羲文化研究,提示20世纪出土的二重证据长沙楚帛书天熊伏羲创世神话,对接......
<正>一、前言楚帛书出土于湖南长沙东郊的木椁墓中(1942年),内容依主旨分为三篇,其中,雹戏的神话记载于《四时》篇1,描述其创世背......
在出土文献中,银雀山汉墓竹简是汉初手写本之一.这一时期,汉字正处于隶变过程中,字体上既有前代古文字风格,又有后世隶书的笔势,是......
楚帛书在中外考古史上是具有重要历史与艺术价值的文物,记载了“三代”以来楚地的神话、历法、上古史和宇宙观等,是战国时期楚地巫觋......
本文对“楚帛书”(包含第二帛书和残帛书)上有关月名与历法问题的文字和图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认为子弹库楚帛书群中可以看到边文月、......
长沙子弹库所出战国楚帛书,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古代文物研究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件珍贵文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流于美国,......
楚帛书中有一个从“ ”、“血”的字,学术界对此字的讨论很多,意见不统一。根据安大简《诗经·周南·卷耳》“不盈倾筐”之......
王卉同志在<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撰文:<中国画题款始于汉代之物证--〈五瑞图〉艺术价值浅析>.文章提出:"<五瑞图>是中国绘......
帛书《四时》是一篇以"岁时形成"为"主题"的创世神话,此特点的形成缘于其为帛书"阴阳五行象征系统"而"服务"的目的和作用,并体现为......
【正】 《管子》一书中有《幼官》和《幼官图》两篇。这两篇的题目,经学者考证,原先应作《玄宫》和《玄宫图》,现已成为定论,但它......
<正>有一次,记不清是哪一年了。我在中央美术学院演讲,尹吉男教授邀请,讲楚帛书。帛书上有十二月神的图像,我是当画讲。我讲了这件......
<正>《尔雅·释天》有十二月名: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
迄今所见先秦简主要是楚简,这得力于南方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及楚墓特殊的保护措施。楚简的面世无疑是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
楚帛书、夏、商、盘古等中国古代多种创世神话主体都具有创世神与祖宗神统一的类型特征,创世神即是特定族群祖宗神,故可命为世界祖......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
<正> 作者附言: 古代的占星盘1977年,安徽省阜阳县发掘了死于前汉文帝15年(公元前165)的汝阴候夏侯灶之墓。出土物中有三件与天文......
<正> 一、帛书的出土及其图文的结构帛书是偶然出土的。据收集者事后根据传闻所记的,可以简述如下。抗战期间(1941—1942年)长沙东......
<正>饶宗颐先生是当今学界公认的大师,治学领域宽泛,遍及古今中外。特别是近百年新发现的各种文献,饶先生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做过整......
二十世纪是出土文献大发现的世纪,无论从出土数量还是研究成果来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出土文献对于考古学、文献史料学、古文字学......
上古神话传说是人类童稚时代的产物,是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古神话传说遗留下来的很少,如此稀少......
今文献中鮌禹洪水传说的源头乃是夏人创世神话,鮌在原初夏人创世神话中是原始水神,禹是地神。"伯禹腹鮌"的生殖关系深层原型意象乃......
<正> 1932年3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经初步整修去锈,发现三件器......
长沙出土楚帛书反映了湖湘先民对宇宙起源及其秩序化过程的认识。在这一宇宙观中存在道、阴阳五行与天人感应等思想,是研究先秦湖......
楚帛书四季神分别为句芒、祝融、蓐收和玄冥,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与当时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句芒为生育之神,萌生万物;祝融为火......
伏羲形象从战国到汉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的演变过程,是层累叠加的结果;西汉末刘歆以“五德终始说”整理古史系统,制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