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福先相关论文
1963年,曲信先在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读三年级,可他脑子里整天转的是古罗马的斯巴达克斯。 后来,他便在课堂上写起话剧剧本......
在60年的新闻生涯中,他曾参加和领导过9家报纸的工作,并在其中5家报社担任过总编辑;他在《文汇报》社担任总编辑期间,报纸达到了170多......
<正>捡拾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石:我以为2008年会出一大批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片子。但好像《高考1977》是唯一一部跟这个纪念日有关......
在曹禺百年纪念的日子里,静静地坐在桌前,翻看他的剧作,捧读他的文章,我沉浸在充满诗意而又朴素的文字中,想尽可能地走近他。作为......
<正> 话剧《于无声处》被人们誉为戏剧舞台上的一声惊雷。这当然首先表现在政治思想内容上,它突破禁区,叫人心头为之一震。同时也......
<正>一43年的记者生涯让我心感实证:记者,一个正直的记者,永远应是中国的良心所在;记者的笔永远带着时代的体温、灵魂的呐喊!我这......
<正>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11月19日,话剧《于无声处》30年后再度进京演出。11月21日,中国剧协、《中国戏剧》杂志社和上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话剧《于无声处》的进京演出,轰动首都,推动了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加快了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进程,有力地发......
<正>五十年代中期,刚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作协《文艺月报》编辑部当编辑的茹志鹃,以她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写出反映军民鱼水......
文化认知与文化实践要求我们对于自身传统、自身文化体系有清晰的认知与理解。这种认知与理解必须立足于当下新的世界历史语境中,而......
期刊
<正> 一戏剧观的问题,首先是由著名导演黄佐临于一九六二年在“广州会议”上提出的。但始终没有引起话剧界应有的重视。他的发言在......
<正>在上海的作家队伍中,有一群人,他们勤奋工作,把自己的青春、智慧、血汗,甚至生命都奉献给了文学事业。宗福先是这一人群中的优......
<正>在众多建党90周年献礼剧目中,《4·11上海夜》是一部具有悬疑色彩的"红色题材剧",讲述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前夜,上海地下......
<正>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创作和演出的《屋外有热流》,最近获文化部、全国总工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奖状。这个年青的......
<正>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十日下午,我们西安市总工会赴上海观摩戏剧节的几位同志,专程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访问了话剧《于无声处》和......
由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专业剧作家贺国甫编剧的电视剧《故事,2001》艺术地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者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在荧屏播出......
<正> 近两年来戏剧界的朋友们见到宗福先,常爱开玩笑“责问”他:为何弃戏从文,搞起小说创作来了?宗福先总是笑笑回答:“想交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