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比相关论文
问:近来,有关“官民比”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上也刊发了一些相关文章,直指我国的官多民少、公共财政负荷过大问题.对......
官民比例“1:26”,一个最新的数字点出了中国官员系统的膨胀和低效,绵延了20多年的机构改革多次无功而返,构成了一个中国官员系统......
近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中,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人数偏少.针对这一问题.此次修改的选举法增......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日前指出,中国实际由国家财政供养的公务员和准公务员性质的人员超过7000万人,官民比例高达1:18。......
近年来,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不断增高,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官民比"作为测度政府规模的重要指标,对于政府行......
本文提出并检验了官民比的省际行政区划分界线——漠潼线,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发现,当考虑各省份的个体差异之......
我国的“官民比”是很低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
<正>前阵子,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中纪委副书记刘锡荣说,由于乱设机构和乱定级别,现在领导干部......
背景: 最近,一位权威学者发表观点认为,中国的官民比不是2005年两会时代表们议论的1:26。而是他经过认真研究的1:198。据此,他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多次,但各地领导职数配备,特别是地方政府副市长、助理、副秘书长的职数配备,却一直反反复复,有......
近年来,对中国政府官员规模,即"官民比"问题的议论纷纷扬扬。"膨胀论",即认为中国"官"多,"官民比"偏高的议论,诸如1:26,1:34等,一......
<正>机构规模效益是指适度规模的行政机构系统协调高效运行所产生的整体效益。这里的“机构规模”不是指任一的外在规模或内在规模......
<正>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把机构改革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根本性措施提了出来。他指出:"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
<正>西汉高官待遇优厚,官风良好西汉中高级官员俸禄比较丰厚。汉元帝时,著名贤臣贡禹曾在上书中描述他家经济情况的变化。他说未做......
我国公务员的规模经历了一个精简-膨胀-再精简的改革路程,把公务员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始终是我国政府机构编制改革追求的目标......
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通过国际比较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社会结构、政府能力以及政府职能、政府财力、公......
围绕政府机构改革,有些专家学者发表一系列的见解,并采用统计数据加以论证。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以及科学方法,但也有统计数据失实和分......
<正>一、公共财政的涵义公共财政是上世纪末提出来的,其背景就是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财政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模式。众......
中国政府规模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政府规模不是单纯的裁员问题,而是科学的发展规划问题;不是简单的机构数量问题,而是政府结构优化的问......
<正>干部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相互交融,考试与考评相融合。在变革中,干部制度,正融合着古代科举和西方文官制度的长处。对于青年公务......
<正> 汉朝1:7943 清朝1:911唐朝1:3927 建国初期1:294明朝1:2299 今天 1:34上面的数字值得人们深思。当然,要看到历史在进步,经济......
我国公共管理人员占人口比重即所谓"官民比"省际分布,腾冲线以西地区显著高于以东地区;而在该线以东地区,北方又显著高于南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