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相关论文
进入光绪朝后,清廷在实施宫廷外交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空间发生了渐进的规律性变化,明显呈现出由外围向禁城、由前朝向后宫的变......
近代,西方列强在“文明”话语的辩解下,为自己创设了国际法特权。这充分反映于有关1900年庚子事变的国际法叙事中。西方将围攻外国使......
出于对政治传统的遵守与稳定统治的需要,"西狩"途中的慈禧、光绪于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六日(1900年8月20日)下诏罪己。而当发现"......
本文讨论的庚子事变中的三个“小人物”——金四喜、郑殿方、傅景涛,无一例外具有教民身份,属于社会边缘群体,亲历与见证了事变,也因缘......
震惊中外的庚子事变发生后,围绕这一主题创作的戏曲和说唱文学作品纷纷面世,从中可以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心理状态。但是......
文悌出身没落的满族世家,一生历道、咸、同、光、宣五朝,见证了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从日薄西山到崩溃瓦解的整个历程.他暴得......
近代以来,作为清朝“龙兴之地”的东北几经战乱,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均在东北进行。战争之下,政局动荡、民众颠沛流离......
一、帝后仓皇辞庙堂晋人隆重接驾忙 八国联军进北京,两宫御辇出京城。在八国联军的枪炮声中,1900年8月15日凌晨,慈禧偕同光......
圆明园部分木质建筑自1860年庚申之变后仍留存较好,又在同、光两朝陆续得到维护复建,至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方被完全毁坏。近几十年......
持续的饥饿让华北大地上一向安分的农民恐慌起来。而官府的腐败、外族的欺凌、命运的糟践,生存的困境,一股脑地混杂在一起,使得这......
聂士成在八里桥和联军决战之时,心中已经有必死的信念。这个后来被尊为民族英雄的人,此时此刻,没有荣耀,只有屈辱。 决战八......
<正>迫于时势,遭遇庚子事变的晚清政府开始亦步亦趋地启动清末新政,与短短几年前血腥镇压戊戌变法相比,确有讽刺或"遮羞"的意味,故......
朱孝臧(1857—1931),一名祖谋,号疆村,被近代词坛尊为清季词学之大成者。本文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审视疆村词跳动的时代......
清代中后期,山西票号凭借庞大的资金实力、优良的信誉,在全国遍设分支机构,利用汇票进行国内外资金调度,取得了“汇通天下”的美名。太......
1899年,沈敦和遭刚毅弹劾发往张家口军台效力,恰逢德英意奥四国联军欲进犯张家口、太原府等地.经岑春煊等奏调,沈敦和入晋与联军交......
庚子事变后,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权势最重,并称为“清末三大总督”,世称袁“不学有术”,张“有学无术”,岑......
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发生的庚子事变,所波及的区域虽然集中在北方,但南方多省中亦出现局部骚乱。其中庚子六月发生的浙江“衢州事件”......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因庚子事变,慈禧与光绪帝流亡至西安,江苏学政瞿鸿禨前去投奔,慈禧很高兴,任命他为“军机大臣学习行走......
1900年"庚子事变"之后,慈禧接见各国公使夫人变得频繁了。日本记者和美国公使夫人分别描述了某次谒见的情景,为我们留下晚清外交的一......
“有比英格兰 更加古老文明的一個地方, 有比美利坚 更生气勃勃的一个国家, 有勇敢无畏的 四万万五千万人啊, 他们......
《清故太常寺卿袁忠节公神道碑铭》是新近发现的一篇陈三立的佚文,系陈三立于民国二十四至二十五年(1935—1936)间为袁昶所作,有重要......
京口驻防是清代八旗驻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燮清为代表的京口蒙古驻防诗人,在中西冲突的第一次巨变中写下了时代变局中的诗史性诗......
钱恂是过渡时期新旧杂糅的一位知识人,也是近代外交史上值得一书的“异才”。庚子前后,其人受湖广总督张之洞之遣,赴日本代办交涉的作......
王代功所作《王湘绮年谱》谓,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梁启超在杭州有访王阁运事.、其事不确。翻检梁、王两方面文献,均无能够支持二人会面一......
百余年来,不少中国近代史著作,甚至包括现行的大、中学校的历史教科书,几乎无一不把庚子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即1900年6月21日,慈禧以......
她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女儿;庚子事变时,她被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胡佛从炮火中救起;由父亲牵线,她嫁......
庚子事变后,袁世凯在其奏折、往来函电中多次联衔或单独提出"惩办祸首"的主张。袁世凯认为,这一主张为议和先决条件,是抵制联军内犯......
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是义和团斗争和清政府的对内对外矛盾相辅相激而成。中间经过许多波折和转变,并非前后如一。庚子事变在中......
作为清末著名外交家,吕海寰于1897年至1901年,任驻德国兼驻荷兰公使。出使之初,恰逢因巨野教案而引发的“胶州湾事件”;1900年,国......
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里,刚毅、赵舒翘是庚子主战派在清廷中枢的最重要代表,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他们仍然活跃在旧式行政领域,是......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两次大的风波,直接影响了中国学生赴美国留学的格局:第一次大风波是1900年八国联军扑灭义和团运动,扩大侵华的“庚......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偕光绪帝西逃,直至钦命议和全权大臣庆亲王奕劻回京,在这二十余日里,北京城实际上处于"无主......
清末新政奠定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框架,意义重大。就新政本身而言,其重中之重是实现军事近代化,按“西法”建设新军,逐步裁汰旧军,......
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的权力结构,也使未来的皇嗣人选重新洗牌。醇亲王载沣与荣禄之女瓜尔佳氏的联姻,是其中关键的环节。不过载......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极大刺激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各界纷纷开展救亡斗争。在此背景下,19世纪末中......
<正> 庚子事变中的和战之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过去还很少有人涉足,最近几年才提出来讨论。但是......
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特别是全球化趋势,为中华文化的新机遇与新贡献提供了条件,给了我们新的观念与机遇:世界与中国,尤其在文化......
在庚子事变后的“惩凶”问题处理中,为了规避近代国际法中的“邦国惩罪由其自身”原则,联军积极援引海牙《陆战法规和惯例公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