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相关论文
[摘 要]初三历史一轮复习课,应注意从宏观到微观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基础知识,适当提升学生能力;以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当堂巩固,......
慈禧于1898年9月21日幽禁光绪皇帝,废除新法。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史称“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运动只维持了103天,就......
摘 要:说起张之洞《劝学篇》一书,往往使人联想到“中体西用”的思想。众多研究者集中于探讨张之洞的“中体西用”等思想,而关于本书......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的社会变革,出现过众多的变法改革的壮举和革故鼎新的改革家。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从百日维新的晚清时期到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传统翻译理.论及策略的转变,试图用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来解释这一......
在百日维新时,中国并不具备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良好社会环境。政治上,封建制度在中国根深蒂固;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形式......
1910年,辛亥革命在即,清政府风雨飘摇。这当口,出版商人张元济从国外寄回了几封信,发表在报纸上。它们的作者是一名曾参与百日维新......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的斗争贯穿百日维新始终,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争夺国家权力的焦点.在维新派开制度局受挫,变法面临严重危机的情......
【正】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杨深秀便是其中的一个。在参预变法活动的维新志士中间,杨深秀贡献......
戊戌变法是我国思想启蒙的重要开篇,其中虽然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六君子等维新人士的发动和组织为代表,但光绪帝在变法中起到的......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日(1898年9月26日,以下不再注公历),清廷发出上谕,称:“所有官犯徐致靖、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弟,并康有为之弟......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颁布了很多教育法令,这些教育法令或多或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这些教育法令无不渗透着维新派核心人物康......
1900年是20世纪第一年,全世界都对这一年充满期待和热望,期待着第十九个一百年能呈现出新的面貌。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谭嗣同、......
19世纪后半期,日本进行了著名的明治维新改革,与此同时,中国也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与百日维新改革.两国的变革对各自国家的教......
【正】 张百熙(1847-1907年),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士,早年曾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
对帝党这一不可忽略的作用,以往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百日维新的出现与帝党的努力、采纳维新派新政并重用维新人士有密切......
颁布《明定国是》诏公元1898年,岁在戊戌。八月初三深夜,北门大开,一队荷枪实弹的大车源源不断地进了城。夜里看不清,不知到底来了多少......
在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百日维新”运动中,有一位被梁启超评价为“屡奏定国是,废八股,劾奸党,言诸新政最多”的变法维新志士,他就是清末陕......
开制度局和开懋勤殿的斗争贯穿百日维新始终,成为维新派和守旧派争夺国家权力的焦点.在维新派开制度局受挫,变法面临严重危机的情......
期刊
荐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重大问题。历来研究者大多只关注翁同龢对康有为的荐举,而关于李端棻对康有为的荐举则少有研究。实际上,李端......
晚清新政是辛亥革命前主要由慈禧主持的10年改革。这一段历史颇具争议。笔者根据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下。晚清新政的缘起晚清......
<正> 前些时候曾有少数人主张中国应当走资本主义道路,把欧、美、日本等一些生产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制度照搬到中国来,......
《炎黄春秋》杂志2016年第9期刊登了《蔡元培的上海“朋友圈”》一文。文中蔡元培的这个朋友圈中也包括张元济。文中称,蔡元培“完......
一个人做什么事,他就是什么人有人说,康有为是个善于制造市场引爆点、并具有不可思议套现能力的融资界高手。任何事情只要能够带来钱......
中国近代是一个外侵内腐、多灾多难的时代,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喷涌激发的时代。领导维新变法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一位杰出的......
<正>戊戌变法公认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不过,光绪皇帝第一次见到康有为却是在颁诏的5天之后......
<正>一、设计思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内容及历史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历史资......
<正> 师:距今95年前,在今天的北京菜市口,当年清朝的刑场,六位维新志士怀着满腔的遗恨,未酬的壮志在这里为国捐躯了。这究竟是怎样......
【正】 随着手头资料的增蓄,使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越发浓厚,目的并不只期对李鸿章有个合乎客观历史的评价,而私下希望澄清此问题,......
<正> 前言十九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抵抗帝国主义的......
<正>1.《案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下面我将从以下五大板块来展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1.1第一板块:教材分析1......
【正】 自30年代批判第三条道路以来,论者一般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摈弃了这一说法,......
<正>何谓"植入式广告",就是将企业的名称、产品、商标等能够代表品牌特征的元素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节目内容中,使受众在进行观影......
关于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有无继承关系,一直是史学界争议不休的问题。本文谈些个人看法:二者不存在继承关系,但也不可否认二者之间有许......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斗争,高中历史(上海版中外合编新教材......
<正> 在一八九八年前后戊戌维新运动时期,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不仅有维新派、顽固派和洋务派,而且还有英美等国传教士。传教士与......
<正>学习中国近代史首先遇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问题。革命史观的理论逻辑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社会性质的变化、决定......
长期以来,人们在谈到慈禧太后时往往习惯于认为:慈禧是顽固派,且是最大的顽固派,慈禧与光绪百日维新期间之争是维新守旧之争,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