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相关论文
政治联姻是古今中外各政权、部族或家族团体,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目的或其他战略意图,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庚子事变打破清王朝既有......
1917年,张勋复辟,无兵无权的康有为企图利用张勋的军事力量实现梦寐以求的君主立宪,不料招来了北京政府的通缉令。 虽然北京政府只......
关键词:史料,链式运用,逻辑,深度教学,戊戌变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21-0061-07 史料是构成历史学......
[关键词]定国是诏,明定国是诏,上谕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3—0061—03 一、问题......
【摘 要】目前有关戊戌维新的著述,基本皆以康有为为中心展开叙事,康氏也皆以高大光辉的领导者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通过学术史......
100年前的6月6日,一代枭雄袁世凯在“忧惧”中病逝。相传袁氏家族的男子,都是年未满花甲而死,即便是袁世凯这样的风云人物,也逃不过这......
品對联 死得其所,光第真光第也! 生沦异域,有为安有为哉? 一八九八年戊戌政变,谭嗣同、刘光第等六君子遇害,康有为为刘光第题写......
史学研究有个重要原则“孤证不立”,[1]就是从多方史料中探寻、辨析彼此互证和印证的东西,正如傅斯年所倡导的治史一样“上穷碧落下......
夏仁虎先生学问大,经历多,著作丰富。他是宣武门外永光寺街老住户,南京生人,20多岁到北京,在北京住了60多年。1963年,夏老90岁,在永光寺寓......
“国粹”这个名词原是不见于经传的。它是在戊戌政变后,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呼声嚷到声嘶力竭的时候所呼出来的一个怪口号。又......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等人逃亡日本,为日后维新派的发展和壮大积蓄力量。梁启超等人在日本横滨发起并创办《清议报》,这是戊戌政变后海外......
我1928年11月10日出生于山西省闻喜县六仪张村,祖父杨深秀是清末戊戌政变死难的六君子之一,曾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父亲杨田是前清......
一、情节梗概 《茶馆》三幕剧的内容分别发生在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晚清末年,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以及抗战胜利后、解放战......
1898年,慈禧通过戊戌政变,重新当上了老大。事情做得太出格,她内心并不坦然,为了让自己坐稳权位,她采取了一系列“公关”行动。慈......
戊戌政变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探究中国政治变革的一次尝试,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对晚清政局仍有较大的影响.因......
后人读史,常被历史的尘埃困扰。就比如李莲英吧,留给人们一般的印象,不外是“坏蛋”一个。然本文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李莲英。
Des......
弑君弑父,在封建政治中并不鲜见,这是肮脏的封建政治政体的必然。戊戌政变过去了整10年,1908年的11月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辞......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1898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思想维新运动,但是,仅仅103天以后,这场维新变法即宣告失败,关于维新运动的失败,大多数认为是袁......
康有为的军事思想是近代军事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社会形势下逐渐形成的。康有为认为救亡图存必须大力发......
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的政治思想并未发生由维新向革命的转变.传统观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如何认识戊戌政变对唐才常政治思想......
本文从《崇陵传信录》和《清宫二年记》这两部史料价值比较高的文本中尽力还原细节的描述,阐释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间的恩怨,还......
刺激戊戌政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帝后的权力之争,但同时也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政见之争,是一场关于奉行康有为的激进主义还是继续坚持温和......
“看,刘光第的灵柩当年就是从这儿运回家乡的。”顶着毒辣太阳的王文华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指着远方的沱江码头,“富顺出人才啊,戊戌......
戊戌政变后的一年,一个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来到中国。此时,山东和直隶两地,已经闹起了义和团,但朝廷还在剿抚之间摇摆,没有拿定主意是否......
戊戌政变后,虽有统治者严酷的言禁,但社会各界仍对相继发生的事件相当关注,以各种方式和途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态度。当时参与较多的报......
【正】 张百熙(1847-1907年),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士,早年曾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
简介《知过轩诗钞》概况,辨析它为诗人手录本。集中剖析诗人有意分散誉录的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全部作品,阐明其价值和诗中所表现的......
【正】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由于当时诸多矛盾的错综变化和相互制约,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经历了由剿到抚、又从抚回到剿的发展变化......
戊戌政变后,在中日有关人员的策划下.清政府曾经派出刘学询、庆宽到日本谋求中日结盟.但最终失败。本文主要结合一些其他学者未曾提到......
戊戌政变后,蔡元培毅然弃官归里,直接动因在于戊戌政变的刺激:崇拜之人如谭嗣同喋血,皇上遭囚禁。师友被革职。他愤懑却又无可奈何。这......
【正】 《茶馆》写了旧中国的三个时期:从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帝国主义指使封建军阀进行割据、混战;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
<正> 杨锐,字叔峤,又字钝叔,四川绵竹县人,生于一八五七年(清咸丰七年)。一八七五年(光绪元年)入张之洞在成都创立的尊经书院肄业......
晚清新政是辛亥革命前主要由慈禧主持的10年改革。这一段历史颇具争议。笔者根据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下。晚清新政的缘起晚清......
谭嗣同被捕就义之前,曾向梁启超表示彼此要像日本明治维新志士月照与西乡那样,分别承担死者与生者的责任。亡命日本以后,梁启超很快将......
【正】 戊戌政变之后,变法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是彻底失败了,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依然存在着,发展着,并且在经过短暂的低落之后......
康党拟武装夺权 ,是王照上书导致礼部六堂官被黜后新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有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考察康党拟武装夺权的原因和时间......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政变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
梁启超撰著的《戊戌政变记》是一部很有特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将对传统纪事本末体史书的辩证认识,熔铸到《戊戌政变记》的撰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谭嗣同等"六君子",并对张荫桓、陈宝箴等举荐维新派、支持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