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共存相关论文
近年来,人们在不稳定奇特原子核中发现许多新奇现象或规律,尤其是原子核形状相变与共存涉及微观壳结构演化、新的动力学对称性、集......
质量数A~125所在过渡区的原子核高自旋态谱学展示着许多有趣现象,诸如旋称反转、h11/2质子和h11/2中子的顺排竞争。长椭和扁椭形状......
原子核的形状演化和形状共存一直以来都是核物理理论和实验的研究热点。自Λ超核被发现后,超核物理也成为了核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
学位
为了深入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人们利用现代实验条件将原子核的状态推向各种极端,如更高的自旋、超重质量、极端中子质子......
本论文在相对论平均场的框架内研究了核物质对称能的软化对有限核基态性质和巨共振的影响以及砹缺中子同位素的形状共存。对称能和......
形状驱动效应和形状共存是A-130缺中子过渡核区原子核的重要特性之一,反映原子核中单粒子运动和集体运动的相互关联和转化,而在A-1......
1997年,S.Frauendorf和孟杰首次预言了原子核存在手征对称性。他们指出,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可以存在于那些具有三轴形变且满足有高......
不稳定核结构是当前核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针对丰中子幻数核附近的区域.中子数N=40,50附近镍区域核素展现出丰富的......
本文在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框架下,对奇质量原子核中的形状相变和形状共存现象展开了平均场研究。在玻色子核心耦合上一个j=11......
用熔合蒸发反应 58Ni(2 3Na,3p) (Ein=70 Me V)和 58Ni(2 8Si,α4p) (Ein=1 30 Me V)研究了78Kr的高自旋态 ,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 .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 ,指出188Pb的低位激发态中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
本文采用基于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的五维集体哈密动量模型计算了186,188Pb的位能曲面和激发谱,分析了186,188Pb可能存在的低能长椭、......
用角动量投影壳模型研究了188Pb核素的形状共存. 实验数据经过计算结果的分析,指出188Pb的低能激发态存在着对应于不同内部粒子组......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 对A=130缺中子核区122Cs与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 所用核反应分别为107Ag(19F, 1p......
利用在束γ谱学方法,通过反应144Sm(16O,3n)157Yb研究了157Yb的激发态能级结构. 实验中使用的16O束流能量为90MeV. 基于实验得到的......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H-13串列加速器上,通过重离子核反应122Sn(16O,4n)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134Ce核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建立......
在约束形变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下,用NL3参数组系统地研究了Se,Kr,Sr和Zr四个同位素链中的偶—偶核,理论计算的基态束缚能和实验值......
原子核的形状共存研究,近些年一直是原子核的研究热点之一。形状共存对于理解原子核是以怎样的形态存在至关重要。这篇文章我们通......
利用基于Woods-Saxon势的推转壳模型理论,研究了84-94Se同位素的球形单粒子能级轨道随中子数的演化情况,并通过位能面计算,对这些......
在相对论平均场框架下系统讨论了114号元素的各个偶偶同位素核的形变,结合能,及相应的可能形变,并与有限尺度液滴模型(FRDM)进行了......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不同核区的两个原子核的高自旋态研究,首先介绍了质子数Z=50幻数附近的奇奇核120Sb的高自旋态,然后介绍了稀土区......
原子核作为物质组成的一个重要层次,其中蕴含着丰富有趣的自然现象和广博深刻的科学原理。基于加速器的在束谱学,为人类研究并认识原......
裂变过程一直是原子核中的一种重要运动形态。一般地,重核分裂成几个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现象称为原子核裂变。长久以来,关于裂变现象......
随着新一代放射性核束装置和探测设备的发展,发现了越来越多远离β-稳定线的奇特原子核,在这些原子核中表现出很多新的物理现象,如......
近年来,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在描述整个核素图的形变核和球形核的基态性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点耦合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