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轴形变相关论文
原子核中的摇摆运动最初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Bohr和Mottelson在三轴形变偶偶核中理论预言。2001年实验上首次在奇质量核163Lu中报......
近年来,人们在不稳定奇特原子核中发现许多新奇现象或规律,尤其是原子核形状相变与共存涉及微观壳结构演化、新的动力学对称性、集......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已经成功描述了中重核的集体激发。不同于几何模型,IBM具有内部群结构的代数表示。在IBM原始模型,即IBM-1中......
作为一种基本的对称性,手征对称性即手性在自然界和微观物质世界中广泛存在。原子核的手性具体表现为手征双带,也就是一对宇称相同......
手性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对称性,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是人们普遍感兴趣的课题。原子核手性是由三轴形变原子核中角动量......
学位
自核裂变发现以来,对裂变位垒的研究一直都是关注的重点。位垒作为裂变的基础性质之一,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方......
集体对凝聚组态(collective-pair condensate)的能量变分可用于判断在原子核低激发态中哪些集体对是重要的,并且可以同时给出这些......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推转壳模型(CSM)的对相互作用-形变-转动频率自洽处理的Total-Routhian Surface(TRS)计算方法,研究了54≤Z≤68......
本文在集体模型框架下对奇质量原子核的三轴形变临界点对称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首先,本文利用核心粒子耦合方案将描述偶偶核系统的......
本文重点研究了加入高阶项的IBM即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原子核的三轴形变的描述首先本文在原数值计算程序基础上加入了四体项矩阵......
利用粒子一转子模型研究了奇A Lu核负宇称Yrast态带交叉前后的能谱和跃迁几率,理论值和实验值符合得较好.研究表明,~(161,163,165,167)Lu负宇称Yrast态是三轴形变的;ab公......
利用粒子 -三轴转子模型 ,计算了A≈ 1 60区奇质量数Tm同位素系列的能级结构 .通过调整能隙和科氏减弱因子 ,较好地拟合了各Tm同位......
三轴投影壳模型是一种完全量子化的理论,它对高速转动核态的描述是量子力学描述,而推转壳模型是半经典的。前者描述核形变随角动量......
利用在束核谱学实验技术, 建立了169Re基于9/2-[514]组态的强耦合转动带. 该带在已知的奇A Re核中具有最大的低自旋旋称劈列. 对于......
将两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扩展到三轴形变,对奇奇核102Rh的旋称反转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可能的旋称反转机制 (即低K 空间......
本论文分为以下两部分:1)基于传统的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利用能量为44 MeV的7Li束流,通过重粒子熔合蒸发反应19研究了194Au的高自旋......
本论文分为以下两部分:1)基于传统的在束γ谱学实验技术,利用能量为44 MeV的7Li束流,通过重粒子熔合蒸发反应 192Os(7Li,5n)194Au研究......
超重核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是当前核物理领域备受关注的前沿课题。理论研究发现,大部分超重核都具有形变,甚至超形变。尽管人们对变形......
本文运用在点耦合模型相互作用下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基础上发展的PC-PK1参数,系统的研究了质子数为10≤Z≤20的偶偶核的基态性质。......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轴原子核研究现状及其相关有趣的物理问题。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以及理论模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原子核形状有了越......
原子核是物质结构组成的一个重要层次,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原子核本身属于复杂的量子多体体系,从微观层次上......
本文讨论了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中原子核的三轴形状相变.对原有计算程序进行了优化和扩展,并利用该程序研究了含三体项的模型......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加入高阶项的IBM即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对原子核的三轴形变的描述.首先本文在原数值计算程序基础上加入了四体项......
本文介绍了关于原子核含三体项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过渡区情形在SU(3)基下的数值计算程序,程序编制及其应用.利用该程序讨论......
相对论平均场(RMF)理论是迄今为止原子核物理研究中最成功的微观模型之一,它不仅能够很好的描述稳定核与奇特核的基态性质,而且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