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物理特征相关论文
山西冬季降水量(主要是降雪)极少,全省各地市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百分之二到三,冬季干冷,土壤墒情差,造成第二年春播困难或抑制......
本文结合地面稠密雨滴谱仪网和双偏振天气雷达观测, 研究了河南“21·7”特大暴雨过程在2021年7月19~21日期间的降水微物理特征变化......
基于地基云雷达、微雨雷达和天气雷达等遥测设备观测资料,结合挂载KPR云雷达和DMT粒子测量系统的飞机平台,详细分析了山东积层混合云......
降雪是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常见形式,强降雪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充分了解降雪的微物理特征和降雪过程的垂直结构,对理解降......
本文利用耦合了CAMS详细云分辨方案的中尺度暴雨云分辨模式MM5v3,采用T106资料作为初始背景场,结合GMS-5红外云图、地面雨量和雷达......
雾是一种具有垂直结构的天气现象,多数研究对雾微物理特征的认识仅局限于地面。2019年1月和2020年1月在寿县地区进行了两次雾微物......
本文综合分析云宏、微观特征,探讨不同天气系统雨滴谱特征:低涡切变和暖区辐合积云和混合云各半,小-中雨量级有大量的小粒子对雨强......
为了解2017年1月1日到12日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的雾霾混合污染演变过程的气象条件及微物理特征,运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MAQ......
对2009—2011年内蒙古通辽地区41架次穿云飞行探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国北方典型地区的各类型云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
摘要 2009年起,研究组开展了电线积冰野外观测试验及道路结冰规律的观测研究,将电线积冰观测研究从传统的积冰气象条件和积冰厚度观......
雾是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垂直结构,传统雾微物理外场观测试验主要局限于地面,得到的是关于雾层底部的认知。2016/2017冬季在天津开展......
凝冻天气是一种冬季灾害性天气,其导致的积冰过程会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威胁人们生命安全。为了研究凝冻天气发生时各微物理过......
为研究南京冬季不同粒径雾滴的化学成分的特征,利用three-stage CASCC主动式分档雾水采集器,于2013年12月7日~12月9日南京郊区发生......
针对2018年3月16—17日四川盆地西北部一次典型层状云降水天气过程,利用云模式、卫星、雷达、探空等资料,分析了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本文利用机载PMS云粒子探测系统,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同时,配合卫星、雷达、地面雨量等资......
采用日本气象厅的最佳台风路径及强度资料、NCEP/NCAR逐6 h细网格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利奇马”暴雨影响相关的云水含量、假相当位......
利用11架次的机载"PMS"资料,分析了山东秋季层状云中高值(大于0.1g.m-3)过冷水区的微物理特征:最大过冷水含量为0.361g.m-3,84.0%......
利用2013年4月4日河北中部地区一次针对降水性层状云系催化作业的飞机探测资料,结合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简称Micaps)、卫星和加......
2016年12月19日—2017年1月9日,受静稳天气影响,济南接连出现了10次大雾天气过程,期间最低能见度不足50m。利用10次冬季雾过程收集......
2001年春末夏初结合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试验,开展了云及降水的微物理特征飞机探测。利用先进的机裁PMS粒子探测系统对春季云和降......
介绍雾的微物理特征及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对污秽和较清洁的多雾地区进行雾试样采集、分析;实测雾在绝缘子表面因湿沉降产生的污染影......
针对当前光电无源干扰烟幕在"大面积、长留空、全方位遮蔽"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造雾剂造雾是实施大面积无源干扰的最佳方式.讨论了造......
基于2015年降水微物理特征测量仪(PMCS)在南京地区获得的3次降水过程的雨滴图像资料,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得到雨滴形状、尺度、轴比、......
利用09年夏季在黄山光明顶气象站采集的25个云雾水样本及气象站常规资料,分析了云雾过程雾水的化学特征、污染来源与微物理特性.结......
利用OTT激光雨滴谱仪观测的南京地区2014—2016年共六场降雪粒子谱资料,按仪器记录的降水类型将资料分为雨夹雪、小雪、中雪,利用G......
双偏振雷达是研究降水微物理过程的重要探测设备,为研究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的微物理特性,选取2019—2020年不同天气背景下(......
风力作用易引起喷灌水滴的漂移,造成喷灌水利用系数和喷洒均匀系数的降低。采用2D-Video-Distrometer实测了通过风场水滴的轴比、......
利用2013年10月13日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MS)在张家口涞源地区对积层混合云中上部进行的增雨探测数据,分析了云的垂直微物理结构、云区......
利用合肥地区高时间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13年1月13—15日一次低能见度事件中大气颗粒物变化进行分析,依据能见度、相对湿度和PM一浓......
为了实现对降水粒子尺度、形状、速度等微物理特征的同步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帧双脉冲成像的降水粒子测量方法,并搭建了降水微物......
选取2006年的冷雾、暖雾和海洋平流雾3个个例,利用NOAA/AVHRR多光谱资料建立了RGB合成图,并反演生成了雾滴有效半径,利用可见光反......
本文利用2014年夏季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Ⅲ)期间那曲地区的地面及飞机观测数据,研究了高原对流云及其降水的特征,包括......
本文模拟2010年8月18日发生在四川地区的强雷暴天气过程,得到相应动力与微物理输出场。在WRF模式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中引入......
为了利用WRF模式对闪电活动进行数值预报,在WRF中尺度模式的Morrison双参数化微物理方案中引入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模......
利用2012年10月19日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在南海地区获取的一次对流云降水资料,对降水的微物理参量、平均雨滴谱和速度谱分布......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通过卫星观测到的一次人工增雨催化作业后形成的云迹线个例,分析了云迹线与其周围云的光谱特征、亮温、亮温差、......
利用人工增雨飞机和机载PMS粒子探测系统,对高原东部地区春季人工增雨主要降水云层的微物理结构进行大量探测研究。根据1995年和199......
气溶胶化学组分是影响云雾微物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在用气候模式研究我国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需要考虑气溶胶多化学组成的综合......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PMS),对2004年7月1日影响吉林省的一次切变线降水过程进行了探测飞行,利用所获取的宏微观资料对此次降水过......
课题组于2017年冬季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45d的雾/霾外场综合观测,并选取12月30~31日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分析了气象要素、雾和气......
降雪是北京冬季的重要降水天气过程,但目前对实例降雪形成的微物理机制的观测-模拟研究较少。本文利用中尺度WRF模式结合外场观测......
基于2009年5月1日积层混合云降水2架飞机观测数据分析,使用中尺度模式WRFV3对此次过程积云区和层云区的微物理特征和转化过程进行......
利用设置在中国气象局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17年全年的太阳-天空辐射计CE318数据,对当地一年四季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
根据2005年3月21日在河南进行的层状云飞机播云试验的探测资料,对人工增雨催化前后层状云的宏微观物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播......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2014年7月5日一次降水性层状云雨滴谱的连续观测,分析了高空槽降水天气过程中层状云雨滴谱的特征量,并为进一步开......
雪粒径大小影响着积雪反照率的高低,从而影响着局地或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和气候变化,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积雪本身的微物理特征和光学特性......
利用2010年3月31日—4月2日冷锋天气系统影响下湛江海雾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海雾的微物理特征及海雾过程中气溶胶粒子谱的演变特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安徽省滁州、黄山山底站地基雨滴谱观测资料,分析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