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结构相关论文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雷暴云内起电和放电做进一步研究。首先,对国内外有关雷暴云起电机制的试验结果和起/放......
本文将雷暴云的起电、放电物理过程引入中尺度的WRF (Weather Research andForecasting)模式,并对超级单体、飑线和台风过程进行了模......
为了认识2017年5月7日发生在广东的一次暖云降水主导的极端暴雨过程中对流单体中的电荷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本文利用加入了起放......
本研究基于二维雷暴云模式,耦合不同冰晶核化过程的参数化方案,利用一次山地雷暴个例,探讨冰核在云中微物理过程、降水过程、起放......
为了探讨冰晶核化对雷暴云闪电行为的影响,结合一次真实的雷暴云个例,通过已有的三维对流云起、放电模式探讨对比了三种冰晶核化方......
为探究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
为了进一步认识强雷暴中复杂电荷的形成过程,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分析了STEPS计划中2000年6月29日的一次......
本文利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结合一次典型的南京地区雷暴个例,为探究闪电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放电效应的影响。首先......
本文采用耦合了Saunders和Takahashi两种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的RAMS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ing System)模式,对2010年7月15......
本文在一维时变雷暴云起电放电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CCOPE和STEPS中一次雷暴的实测探空资料对其结果进行了初步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
综合利用三维全闪观测数据和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雷达风场反演以及降水反演技术,本文对发生于2017年5月7日广东的一次暖云降水主导......
为深化对不同地面相对湿度与闪电活动相关关系上的认知,本研究结合卫星观测资料,将中国陆地区域化,多方位探讨中国区域和南京地区......
以往学者们通过对地面电场的观测、地闪的主要类型以及甚高频雷电辐射源的定位结果来推断广东地区雷暴云内的电荷结构特征,认为广......
为了探讨感应起电在雷暴云起电及闪电行为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真实的雷暴个例,通过已有的积云二维起、放电云模式探讨对比了不同感应......
本论文采用改进后的二维雷暴云起电、放电数值模式模拟了北京地区12次雹暴天气过程,研究北京地区冰雹云的微物理过程和电过程,对于模......
闪电的发展过程是闪电研究的主要工作,本论文利用LMA定位资料对科罗拉多州的一次云闪的发展过程以及阿拉巴马州的地闪的闪电形态进......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
利用闪电VHF辐射源高时空分辨率的三维观测资料,针对二个超级单体雷暴产生的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电荷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
利用已有的二维对流云模式,讨论了三种不同的冰核谱对雷暴云微物理、起电及电荷结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的冰核谱环境对雷......
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对2018年8月6日一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对模拟得到的微物理、......
利用2002年夏季在青海省大通县进行的雷暴及闪电综合观测实验中所获取的6站GPS同步闪电电场变化资料,对8月4日一次下部具有大范围......
为了由钻并且爆炸并且由成为有效改进巷道和隧道挖掘的质量,爆炸精力使用,与单个地上凿穿爆炸的岩石的一个模型实验并且一两倍免费表......
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改变中心扰动位温,设置敏感性试验组,分析探讨雷暴单体对流强度对电荷结构的影响。结果......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内陆高原雷暴的特殊性,基于以往高原雷暴存在范围深厚的底部正电荷区的观测及模拟事实,利用三维完全可压缩非静......
本文利用二维耦合气溶胶模块的雷暴云起电模式,结合一次南京雷暴个例,进行250 m分辨率雷暴云起电模拟实验,探讨了气溶胶浓度对雷暴云......
非感应起电机制中决定雷暴云电荷结构的反转温度是液态水含量的函数, 而液态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又取决于环境初始场中气团平均相对湿......
通过对2003-2004年夏季青藏高原那曲地区30次雷暴过程的地面电场及闪电电场变化的分析,发现高原雷暴具有三极性电荷结构特征,其中73%(2......
利用X波段双线偏振雷达资料、大气电场资料和VLF/LF三维闪电定位资料,对发生在云贵高原台地一次雷暴过程电学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模......
采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了2015年7月17日广东清远一次系统性强雷暴过程,探究此次雷暴的宏微观及电活动特征,从微......
2016年夏季在青海大通地区获得一次局地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资料,结合雷达、地闪定位资料,详细分析了该雷暴的地闪活动特征及云内的......
本研究利用加入起电、放电参数化方案的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Version 3.7.1),WRF3.7.1_ELEC),通过设......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的非感应起电机制对模拟云内电场的可适用性,把3种不同的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引入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
利用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藕合数值模式,并结合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春地区一例雷暴云第一次闪电前云内电场的发展情况及微物理变化过程。......
为了对华北地区雷暴云微物理和起电机制有更深入的认识,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微物理-电耦合数值模式对2015年8月22日发生在北京东北......
利用闪电放电辐射源三维时空分布测量,分析了山东低海拔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演变以及与回波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
本文利用已有的随机放电参数化方案,结合四次探空资料,进行了12.5iTI的高分辨率二维雷暴云数值模拟实验,得到了各种雷暴云电荷结构下的......
在经典偶极性电荷结构下,结合已有的闪电放电参数化方案及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Tall-Object ......
内陆高原的兰州地区受特殊的地形和热力等因素影响,该地区的夏季雷暴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提高对该地区雷暴电活动特征......
为了分析广东地区雷暴的宏微观特征及电特征,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全国雷电监测定位系统(ADTD)广东清远2014-2016年6-8月的地闪数据,......
在三维强风暴动力和电耦合数值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子直径及降落末速差对转移电荷的影响,把非感应起电参数化方案作了进一步改进,对......
为了利用WRF模式对闪电活动进行数值预报,在WRF中尺度模式的Morrison双参数化微物理方案中引入起电放电的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模......
分析了南京地区2002~2011年(共10年)闪电和地面相对湿度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闪电密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研究相......
为探究放电后电荷重置对雷暴云电过程的影响,在已有的三维雷暴云起、放电模式中分别加入两种不同的电荷重置方案:一种是植入法即放......
利用中尺度起电放电模式以及卫星和闪电定位等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台风莫拉菲(2009)在登陆前后以及衰亡阶段的电荷结构及形成。结果......
基于建立的北京闪电综合探测网(Bei Jing NETwork),对发生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不同类型雷暴中的闪电活动进行组网观测。并结合多普......
利用三维时变积云动力—电过程耦合模式对雷暴中的电过程对动力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雷暴云体发展,云内形成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