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类学相关论文
中国民族心理学历经了百年的断续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与规训制度。梳理民族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学术流派及研究领域......
用科学范式来言说文化问题可能面临的质疑有:(1)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范式,科学能不能公正地解释不同的文化属性?(2)文化是比科学......
心理人类学既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介于心理学与人类学的边缘学科,单纯采取心理学的方法或人类学的方法都不利于心理人类学研究的......
西方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程李富强文化与人格(Culture-and-personality)研究又称心理人类学(PsychologicalAnthropology),是文化人类学中一门较新的边缘性分支学科①。本文拟对其产生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心理人类学问题的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形成了逐步健康发展和日渐被关注的趋势,心理人类学的研究并不是由人类学界的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心理人类学问题的研究兴趣与日俱增,形成了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开展心理人类学研究的繁荣景......
海口府城是多元移民混杂之地,移民大多数来自同一地域,但是分属不同的宗族,因而府城移民如何构建起互相依赖与认同感是他们首先要......
一、引言分析人类学研究文化的概念、方法和历史,可以加深我们对认知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和跨文化研究的进一步理解。基于多学科多......
弗朗兹·博厄斯是美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曾经造就美国人类学界的“博厄斯时代”,文章旨在梳理博厄......
当前以文化心理学为代表的研究热潮被誉为是心理学发展中的第四个解释维度。这一热潮促进了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发展,不仅加强了心理......
本文以陕西洛村的调查资料为实例,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传统农村社会里儿童的社会化问题。文章着重介绍儿童在饮食......
跨文化心理学通过对个体人格的考察,以找出特定文化中成员的主要相关性和普遍性,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文章主要分析......
60年前,美籍华裔心理人类学家许烺光对西镇人的文化与人格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国内外人类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西镇人在20世......
<正> 苏联书刊文献在谈及美国民族学中的民族心理学流派时,通常都是指文化与人格研究学派的活动。苏联民族学家和哲学家的论著对这......
缘人是日本人基本人际状态的模型。它分为集团、社会交换、情感控制的文化机制、自我认知等四个维度。初始集团是以父子关系占优势......
《比较文明社会论》与许火良光的日本人理论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尚会鹏一美国华裔文化人类学家许火良光(FrancisL.K.Hsu),是当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心理学......
文章从心理人类学的历史渊源谈起,梳理了“文化与人格”、“国民性研究”、“卡迪纳模式”等诞生于美国的重要学术流派;介绍了二战......
<正>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历来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见解。顾名思义,民族心理学是研究民族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
人类学文化研究学派是人类学发展中的一个分支,它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加深了解和相互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捋清文化研究......
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日本国民性研究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但以她为代表的"文化"与"人格"学派却因研究工......
美籍华裔学者许烺光提出的心理人类学将文化与族群人格关涉起来,为学界探讨族群的文化心理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拓展了"文化与......
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是结合博厄斯的文化相对论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形成的心理人类学,是对国民性研究而形成的理论。......
目前,我国的心理人类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心理学角度开展研究的学者通常对主位研究方式还难于适应;而从人类学角度开展研究的......
人类心理的跨文化研究钟年一、早期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在本世纪2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关心的问题是文化的进化或对某个民族早期文化的重构......
<正> 从人类学的观点研究美国教育问题,这种兴趣日益浓厚。举例来说,1968年成立的旨在交流这一兴趣的人类学与教育理事会(Council ......
苗族刺绣不仅是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其工艺特点及在传统社会中传承的方式、方法和过程都能发展人的感知、记忆、观察能力;还能培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