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偏好相关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国生育性别偏好中“儿女双全”性别偏好日益明显,这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们对社会性别的建构也发挥着重......
随着三孩政策的落地,我国生育政策再次迎来调整,对生育意愿的研究又成为热议的话题。生理特征决定了妇女在生育过程中承担着主要的角......
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高龄少子化特征日益凸显,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不断降低,妇女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中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偏好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重点探讨夫妻性别偏好一致性及类型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类......
摘 要:代际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实证显示,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更愿意将家庭资源配置在子女教育上。通过构建人力资......
目的了解安徽省中小城市30岁以上二孩孕妇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生育意愿对孕妇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促进高龄孕妇身心......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信息时代掌握互联网技能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互联网......
农民的生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人口发展状况。自实行计划生育和人口控制政策以来,人们的生育行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政......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日益升温,众多学者以不同地域和各类群体为对象,透过多种视角对性别偏好问题寻根究底,挖掘出经济、......
目前,学术界对农村生育状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男孩偏好强烈的村民集体生育行为,而很少有学者研究农村独女户这一特殊群体的生育行为。......
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的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和严重,男孩偏好已经成为传统农村生育意愿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
性别偏好反映着人们对生育子女性别的认识和期待,是生育意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和子女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性别偏好的......
生育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文化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部地区一个回民村—......
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完善使得我国的人口数量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随之而来的人口结构失调问题就越发的凸显出来,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了偏高。近几年,虽然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是偏高的现象仍很严重。与全......
目的:了解贵州省已婚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现状及探讨影响因素。方法:对贵阳市南明区、贵定县城关镇、镇宁县马厂乡已婚育龄妇女分层整......
近年来,睢宁县凌城镇始终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人口计生工作。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人口计生工作也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新......
综观当代青少年婚育观念及行为有日趋随意化,开放化,缺乏情感忠贞,缺乏家庭、社会伦理责任之端倪,这将对社会带来较大危害,政府各部门有......
采用图片法和玩具选择法探讨幼儿性别概念和性别偏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结论为:(1)幼儿在小班已具有性别认同的能力.(2)幼儿的性别......
有人认为:“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生育控制进一步强化了生男偏好”[1].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不是生育控制进一步强化了生男......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
本文对中国目前男女性别比过高的现状进行了的阐述和分析,分析其形势严重的原因,其中包括传统的性别偏好文化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迅速发展,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升,尤其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得到大大改善.本文通过对......
中国婴儿出生性别比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持续升高 ,人口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因此 ,从人口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持......
教育公平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从微观理论角度分析来看,家庭内部资源的公平分配在对子女的教育资源及其获得的公平分配过......
国内对农民的性别偏好及其生育行为的相关研究对个人与结构、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学术断裂未能提供更有效的解释路径,布迪厄的实践理论......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当前闽南农村未婚先育现象呈现上升趋势,这不仅是对传统婚育制度的冲击,也是对现行婚姻生育政策的挑战。引入结构化......
新时期农民的生育行为保留着较强的传统社会生育行为的特色,具有非理性特征。农民的非理性生育行为主要表现为多生、早生、性别偏好......
迄今为止,学界对性别偏好的大多数研究实质是对男孩偏好的研究。本研究尝试解决学界在测量男孩偏好的实证分析中标准和指标不一致......
目的:了解河南省住院分娩婴儿出生性别比的水平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抽取1个省级医疗单位、6个......
奴役别人、折磨别人、抢劫别人的财物、歧视别人的出身,这些为什么是错的?这些当然是错的,没人争议。问题是,它们为什么是错的?要回......
目前理论界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极少文献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通过对......
出生性别比保持在正常值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显著高于正常值,处于失衡状态。无论从其形成的原......
农村人口增长是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解释变量,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下述六个非经济原因仍在刺激中国农村人口的过快增长:一、男娶女嫁......
对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30~44岁、居住在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工作单位为非国有企业与从事个体行业、收入和受......
本文通过对一个个案的研究,从社会记忆理论的角度诠释了中国农村地区生育实践中的性别偏好.......
一、背景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除西藏外,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皆高于109......
本文使用(2001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育龄妇女对新生男、女婴在完全母乳喂养时期方面的差异。该研究以被调查......
通过对安徽省出生性别比状况的描述,从婚姻家庭和城乡二元差异角度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个人、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对......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南京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导致的原因既与传统观念相关,又与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出......
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正常,实现人口生态平衡,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已使我国人口生态问题日益显现。文章分......
中国存在性别偏好和最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现象,研究表明性别偏好会对父母的福利水平产生影响。采用大型农民工调查(RUMi C)2008年数......
目的:了解山西省临汾市20-49岁已婚已育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实际生育状......
虽然自然因素是决定性别构成的基础,但性别结构在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本文通过微观的实证分析来对家庭出生......
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已经成为了我国人口结构失衡的新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农村的实证研究认为,农村青年较之中年在家庭性别平等观念......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失衡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迄今已经延续了30年,从1982年的107.6到2005年的120.5,到2010年下降到117.94。中国已成......
“从夫居”与男孩偏好存在着互构关系,“从夫居”是男孩偏好形成的社会基础,为男孩偏好的实现提供了条件;男孩偏好又巩固了“从夫......
本文从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层面对广东省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社会形成机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就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