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悼相关论文
在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中国"这一意象被不断提及。不论是"到中国去"的语句描写,还是带有"中国"色彩、异域风格的场......
从露易丝·格吕克20世纪60年代登上诗坛开始,她常用的诗歌主题就是创伤、死亡与悲悼,书写诗人对个人、家庭、婚姻和社会的伤逝之情......
《悲悼三部曲》的主人公莱维尼娅深受清教主义和恋父情结的影响,在追求自由与爱情的过程中,一步步走向了毁灭。但她最终并没有向命......
该文以奥尼尔创作中期的《奇异的插曲》和《悲悼》为例,试图探讨和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论文主体部分分成三章.第一章讨论......
散文是“是我”感性的文体,强调主观的真情实感,致力于从生活实践中发掘生存意义,这就势必注定和影响了其对时间观念的思考,事实上......
格非的抒情性描写与作家对生存现实的感知相联系,表明了作家对破碎现实悲悼和超越的双重态度,同时回荡着悲伤和喜悦的双重旋律.这......
根据本雅明的寓言观,再精彩的戏剧表演也会很快变得令人厌倦,因为它们所展示的仍然是不具有必然性的日常事物。而在乏味的堆砌中指......
白先勇塑造了一批被放逐的边缘人形象,他们有的被现实所抛弃,有的却是主动疏离了现实。在白的笔下描绘的都是无爱婚姻或是无爱家庭,以......
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1888-1953)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者和缔造者,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他在一九三六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针对沪上热演的话剧《悲悼》的角色塑造进行探索,对其角色的性格特征与艺术再创造方法进行剖析,揭示话剧演出中演员该如何修炼......
阿摩司·奥兹(1939-2018)被誉为当代以色列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其2002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与黑暗的故事》被认为是以色......
阿多诺与本雅明在20世纪30年代围绕着美学问题进行了三次著名论争,阿本之争不能化约为自律/他律或高雅/大众的二元对立命题,需要通......
本文立足代际间幽灵创伤研究视角,分析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代际间幽灵创伤造成的母爱之痛、两性......
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意识是与剧作家本人家庭生活的不幸紧密相连的。他在剧作中反复探索的主题,如命运的无情、混乱的家庭关系以及人......
挽歌作为拥有独特写作传统与模式的文类是西方文学的重要部分,但遗憾的是,长久以来,国内鲜有人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原因在于它......
期刊
俄狄浦斯情结是指男孩恋母嫌父的心理倾向。尤金·奥尼尔代表作《悲悼》主人公奥林的一生都受这种心理倾向的干扰与支配,并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