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中国相关论文
20世纪东亚的总体战体制形成于日中战争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及中国。在日本国内,为发动侵略战争而采取了构建战时经济、国......
迫于战争对粮食尤其是稻谷的需要,日本侵华机构于1941年成立了天津米谷统制委员会,对该地区的稻谷进行统制管理,其成员囊括了当时......
《观察》是在战后中国诞生的一份著名的政论刊物,以储安平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拥有了自己的讲坛,并对战后中国政治做出了自己的“观察......
和平与民主、团结与统一是抗战后中国遭遇的首选主题。然而,局势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期盼的轨道,国共两党在中国社会与政治重新整合......
一、风平浪静的北方 我国的北面主要是俄罗斯和蒙古。这里的地形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总体说没有什么特别......
1944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人民也看到了抗战胜利的曙光。战后中国的走向开始摆到了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面前。对......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继续发展.中国要想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理清自己与外部世界联......
本文主要考察冷战后中国外交的多边主义转向问题.通过对冷战后中国日益兴起的多边主义外交的研究,文章指出,中国的多边主义外交转......
有关冷战后中国安全政策的大多数分析要么采用过于一般性的国际关系理论,要么缺乏理论基础.这使不同分析在涉及冷战后中国安全政策......
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鉴于中国国家实力的迅速崛起,作为对所谓“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中国适时地开始了负责......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举行。随后,国民政府成立全国统一接收委员会,由何应钦......
二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所要回的海上合法权益,如今似乎又一次面临被外国侵食的尴尬局面,而这一次却是被战败国日本以及南海周边小国所......
抗战胜利后,中国经过短暂和谈,迅速转入国共对垒。此前的研究中对此段新闻业的描述往往从政治层面阐释,新闻职业化的线索及其衍变......
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学生群体怀揣着理想与责任,随着时代脉搏的跳动而表达诉求,先后演绎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时代剧作。尤其是在......
从1946年4月到1953年9月的8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战后经济困难,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下,不惜一切代价,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将东北地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大政治力量以及不同的政治理念与利益诉求,形成为对立的两极,并表现为全方位的竞争格局。在当时特殊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