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中国相关论文
一个功能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一种合理而稳定的货币.从这个角度来看,作为战时中国的货币,法币的失败相当惨痛.东部省份税收流失,国......
抗战时期,有大批外国作家来华,而“影响最大、人数最多、也最为耀眼的”,就是“新闻作家”①.这一群体从他者的角度,对战时中国进......
最近,我因教学与工作的关系,阅读了经盛鸿教授的新著《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感到极大的震动;读后掩卷深思......
由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办的“战时中国 :地方政权与状况 1 93 7~ 1 94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2年 6月 2 7日......
20世纪40年代文学在战时中国充满转折与流动的历史语境中,呈现出丰富驳杂的文学史面貌。在“大文学史”的研究视野之下,钱理群的研......
期刊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府迁渝,大量人口内迁,促使游记书写勃兴,而抗战语境则造成游记书写的战时化。日寇侵略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
《文阵新辑》是战时中国著名期刊《文艺阵地》在重庆出版期间因被迫停刊后以交通形式出版的期刊。文章从译入国、文章体裁和编辑者......
战时中国的形象不仅联系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也联系着中国作家“与时俱进”的心理。在异族铁蹄蹂躏下 ,在战争飘泊中 ,“中国”一再......
《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驻华英军医生查尔斯·亚历山大·戈登(Charles Alexander Gordon,1820—......
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国统区、解放区和沦陷区接受苏俄文学资料的疏理 ,分析了当时中国接受苏俄文学的特点。认为由于战争的共时性特......
20世纪30年代以来满铁的若干对华调查,反映了日本对战时中国的认识和侵华政策意向。满铁经调会的“特殊调查”和个人调查偏重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