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相关论文
影像、文字和空间成为建构大屠杀集体记忆的三大媒介。其中,纪念性空间是主体参与感最强的媒介,它通过参观者在历史的现场,由信息......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官方和民间媒介留存有不少相关记载。《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64卷以“民国出......
南京沦陷前夕,面对日军的入侵,留守的难民们普遍感到焦虑和恐慌,但部分难民并未意识到这场战争与自身的关联,有不少人甚至还存在侥幸心......
21世纪初美国华裔文学的一个创作热点是针对南京大屠杀的书写。自2005年至2012年间,《紫金山燃烧之时》《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
南京大屠杀是世界近代史上少有的文明灾难,是中华民族苦难和耻辱的历史,也是人类命运史上的大劫难。房伟的长篇小说《石头城》以蒋家......
德国商行礼和洋行的工程师克里斯卿·克罗格1936至1938年在南京生活、工作。日军攻占南京屠杀军民之际,他留在南京,协助约翰·拉贝管......
牺牲是南京大屠杀题材小说的核心话题。中外作家叙述牺牲的方式,折射出各自国家的思想统制和生死观念的演化,包含建构式牺牲、效死型......
大众媒体是记录历史和传承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二战期间日本侵华暴行的典型案例,南京大屠杀发生后,随即被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南京大屠杀"的设计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正确发挥历史课堂的教育职能,如......
本翻译实践报告通过关于南京大屠杀史料的翻译,意在客观公正地再现日本侵略中国期间犯下的种种罪行,揭示历史的真相,让更多的人了......
为了强调真实、客观、可信,历史文献陈述史实时候会佐以书信、日记、照片、目击者证词等原始素材,由此决定了文本类型的多样性。由......
南京大屠杀事件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惨案之一,这些痛苦的记忆至今仍然留在中国民众的心中,但是它却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误解,日本作为......
历史文献因其信息量巨大和信息量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史料价值,因此其翻译过程对译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直以来,中外学者从不......
一九五五年出版了单行本、在二〇一五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七十周年)被收入“岩波现代文库”再版的战后派作家堀田善卫的长篇小说《......
南京大屠杀是近代人类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恶劣的惨案之一。这场骇世灾难的亲历者人数正急剧减少。因此,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文......
本篇翻译报告源于凤凰网就“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暨第四次国家公祭日”的系列特别报道,该项目通过报道“大屠杀”之后的相关故事,侧......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2021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
摘 要:在课程思政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与语言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提高综合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以南京大屠杀......
特朗普对选举结果耍赖之余又扯上中国:“美国历史上最腐败的选举!”“我们的新国防法案最大的赢家是中国!我会否决!”如同美国版祥林嫂......
摘 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屠杀教育既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教育课题,又面临着许多非常棘手的问题。在进行大屠杀教育时,我们需要处理好叙事......
摘 要: 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2018年5月14日凌晨,日本《读卖新闻》旗下子公司日本电视台(NTv)再次播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事件2历史修正主义的彻底......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又少了一位。2017年11月15日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离开人世,享年84岁,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人数从100名变为99名。......
作为2014年难得一见的史诗巨制,《四十九日·祭》刚拉开帷幕不久便一直舆情沸腾。首播当天,网络话题量已突破两亿。这部剧不是重口味......
甲午正月,石城细雨;虽是早春,却泛着冬的凉意。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当年遇难同胞的人络绎不绝,如同清明;默默地缓......
【摘要】走进历史求真,课堂之人与历史之人在互动和思维的碰撞中,缅怀真实的历史,在互感中共鸣共振,回归人性之善。面对未来,我们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