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相关论文
近年来,新主流电影蓬勃发展,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引领中国电影的发展。文章首先梳理悲剧意识、悲剧精神和悲剧几种概念的区别,并且......
“躺平”既是一种身体隐喻,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源于特定话语主体对日常身体动作的直观描述,在网络实践中则被赋予了不作为、不进取......
海明威用冷峻的笔调透过西方世界经济繁荣、物质丰裕表象客观地展示了一个充满暴力混乱,残害人性、物欲横流的异化社会,对现代西方......
2019年,彼得·法雷利执导的反映美国种族歧视社会问题的喜剧性作品《绿皮书》荣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最......
《云雀之歌》是美国杰出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第三部小说。小说中主要围绕女主人公西娅·克朗伯格的成长展开,描写了西娅如何从一个......
规约与抗争是流散文学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也是流散人群在主流社会解构殖民话语、争取平等生存权利的文学再现。21世纪流散文学书......
《牡丹亭》中杜丽娘在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下,大胆追求人性之爱,寻求心灵寄托,展现了“至情”的一面,她在理学的牢笼中不屈不挠、顽......
作为高等教育图景之特殊的镜像,农村女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过程折射出我国城乡差异、性别意识觉醒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通过选择典型个......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和中国作家,卡夫卡文学奖获得者阎连科的中篇小说《年月日》都描写了年逾古稀的主人......
男尊女卑、礼教至上的古代社会习俗在相当大程度上造成了女性的被动地位,但这并不影响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诗经》中涉及女性的......
为回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
当代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葡萄园》以小女孩普蕾丽的视角讲述了父亲索伊德·威勒与母亲弗瑞尼茜·盖茨等多个人物在政府权威的......
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期间,有一批以战俘和被抓捕的抗日群众为主体的特殊的劳工被日本侵略者大肆奴役,这些特殊的劳工被日本侵略者称......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庚续,历经了无......
内容摘要:时迁是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着墨不多但地位特殊,非常有影响力的英雄。他虽然没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的勇猛,没......
摘 要: 说到《为奴十二年》,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2014年第86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该片由英国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改编自所罗门·......
基金项目:该论文为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项目号2015SJB569)的阶段性研......
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元老级作家,由于本身是女性作家,出于本能,她在作品中倾注更多对其笔下女性形象命运的关注,通过一个又一个......
摘 要: 《红字》通过对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悲惨生活的描写,再现了17世纪美国清教社会中妇女的处境,展现了女英雄海斯特在与命运的抗......
摘 要:美国作家哈利叶特·比切·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了一部反奴隶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抨击了奴隶制下人们的悲惨生活,其......
《我是华金》系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少数族裔奇卡诺人鲁道尔夫·冈萨雷斯创作的经典史诗.诗歌作者把历史和文化揉进了身份认同中.本文......
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一个民族的道德和良心,但真正政治的知识分子往往沉沦下僚,有志难申,不受重用.面对无奈的现实,他们......
文章主要分析了蒲松龄作品《聊斋志异》中的青年鬼女形象,她们美丽善良,才华横溢,大胆追求爱情,但又因为自己的鬼魂身份遭遇了不少......
随着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中国大陆女性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迎来了一个全面勃兴的景象。这个时期的女性诗歌承接“后文革"时期......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分别是威廉·福克纳和凯瑟琳·安妮·波特的经典作品.爱米丽和老奶奶在阶......
摘 要: 《觉醒》中的埃德纳在灵魂与肉体觉醒之后,踏上了追求独立与自主之路。但她的死亡并不是失败后绝望的选择,而是一种无意识......
摘 要:基于对中国文学史上大量的女书作品的剖析和考量,以文学的视域,不难发现中国女性无论处于任何时代抑或任何背景下,在内心深处都......
摘 要:《饮食男女》是由著名导演李安执导,于1994年上映的台湾剧情片,它与《推手》和《喜宴》共同构成“家庭三部曲”,是李安最早的三......
小说《嘉莉妹妹》中的女主角嘉莉妹妹一直被评论家认为是美国工业时期注重物质追求、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女性代表,一直是颇具争议......
“媒介化抗争”以“理性”作为行为框架,是抗争者充分权衡利益得失和价值规范的策略性行为.但是,“理性”未能完全消除抗争本身的......
牛汉的诗歌创作,是和他苦难的人生相伴而生同步发展的.因此,其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存在感.苦难让牛汉诗歌向下扎根,深入其......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杰罗姆·戴维·塞林格发表于1951年的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该文试图另辟途径,尝试从"回归"的角度来重新解读主......
该文第一章首先剖析了影响古代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生存的诸多因素.第二章着重阐述日本悲剧意识从萌芽状态到成熟的最早形态-"物哀"的......
女性的自我书写,是文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构成.早期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自我书写作为自觉的话语实践,从根本上终结了中国文学史上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