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争性政治相关论文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大地上演了一场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女知青,她们在后来的回城时遇到......
从厦门PX事件到乌坎事件,这些公民集体行动对网络媒体的使用已经不限于发送和接受信息,这些行动通过使用网络技术将公众参与个人化......
近年来,抗争性政治作为研究底层社会以及社会冲突的理论范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但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的分析框架说到底只涉及......
转型时代的社会冲突与抗争性政治的存在,反映出政府对社会冲突与抗争的正向功能的认识不足。面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
“抗争性政治”理论是目前研究我国社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进路之一,但也存在一定局限。在“中国大历史”视角下,基层社会场域中发生的......
<正>20世纪60和70年代,在美国和欧洲,各种社会运动方兴未艾,风起云涌。社会运动理论也因此在西方流行起来。在美国,这个社会运动的......
中国已经进入群体性事件多发期,以城市业主为主体的中产抗争日渐增多,与传统的农民群体抗争事件形成鲜明对比。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和......
"抗争性政治"是目前阐释乡村社会政治行为的主流范式,相比而言,"合作性政治"范式的优势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协同型传......
<正>于建嵘教授是游走于中国底层社会的一位政治社会学专家。《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一书(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第1......
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十分独特的社会政治现象。对于转型期突发性群体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国家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