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因子相关论文
电镜检查证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胎盘有多量纤维蛋白沉着,对274例次孕产妇,包括妊高征患者孕期及产后进行抗凝及纤溶检测。......
测定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的血浆抗凝因子,蛋白S〔总蛋白S(TPS)、游离蛋白S(FPS)〕、蛋白C、蛋白C抗原(PC:Ag)、蛋白C活性(PC: ......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时有这样的新闻见诸报端:老太连打3个月麻将导致肺栓塞;27岁小伙连续加班致死,凶手竟是肺栓塞;常在网吧连待10多个小......
AECⅡ是肺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ALI/ARDS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AECⅡ可通过分泌炎症介质和促凝、抗凝因子参与ALI时全身炎症......
<正>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是存在于循环血清中的一组能与磷脂特异性结合的一组多克隆免疫 球蛋白的统称,其......
[目的]
检测荨麻疹患者血浆中凝血因子(F1+2、TAT、FVⅡa、FIX、TF)、抗凝因子(TFPI/Xa、TM)、纤溶标志物(D-二聚体、HMWK、t......
血栓形成的部位有动脉、静脉和心腔内,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流缓慢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危险因素.具备上述三项中的一项......
动脉血栓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除了常见的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等公认危险因素外,凝血、抗凝因子与动脉血栓的关系也相继见于报道,......
目的: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各种指标的检测,探讨高凝状态在DVT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72例经......
蛋白C(PC)是生理性抗凝系统PC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遗传性PC缺陷症是由编码PC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分子发病机制研......
在采食脊椎动物血液能力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形成了丰富的抗止血因子,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他们通过不同机制抑制A......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陷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原因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近年来文献报道,由这类原因引起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约占总静脉血......
肝脏在机体的凝血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部分促凝和抗凝因子由肝脏合成,同时肝脏还参与许多止血和纤溶组分的清除过程。在肝硬化......
目的分析研讨剖宫产术前检测抗凝因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及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的价值。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
背景: 严重感染及其诱发性MODS是ICU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认为发病机制是机体在致病菌及其产物侵袭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中的血浆抗凝因子的水平变化与病变的关系。方法:比较研究LEDVT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的狼疮样抗......
成功的妊娠有赖于充足的胎盘血液循环,如胎盘微血栓形成或胎盘梗死,均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近年来,先天性和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与......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ACS的常见类型,是不稳定斑块破裂,血小板凝集与黏附,增加冠脉痉挛,血栓形成而引起,可导致冠脉狭窄甚至闭塞,出现急性......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终身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和循环栓塞的发生[1,2],但换瓣后如果抗凝治疗不当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中......
目的: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中的血浆抗凝因子的水平变化与病变的关系。方法:检测62例LDVT患者血浆蛋白S(TPS)、游离蛋白S(FPS......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变化,为防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严重反应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ysmex CA7000型全自动......
<正>肾小球疾病因免疫炎症损伤或代谢异常,常常导致内皮细胞损伤、活化,进而引起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纤溶平衡紊乱。而肾病综合征状......
目的探讨法洛四联症患者围术期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