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疟疾相关论文
喹啉和喹诺酮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与相应的单核化合物相比,......
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对恶性疟疾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具有抗血吸虫病、抗肿......
青蒿素是由我国化学家屠呦呦教授首次发现的抗疟特效药,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青蒿素的发现对全球范围内疟疾的控制与治疗做出了巨......
喹啉和喹诺酮结构片段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与相应的单核化合物相比,双......
[摘要]臭常山植物是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多被用于治疗疟疾及土农药。该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喹啉类生物碱,本文综述了该植物......
目的:从槟榔中筛选出能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具有协同抗疟疾的化合物。方法:运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把从槟榔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的......
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功能染料。其具有摩尔吸光系数高、光谱响应范围广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高等特性。但其在生物......
<正>病例患者,男,48岁。主因"间断发热、血尿1月,双下肢水肿14 d"入院。患者2013年9月在尼日利亚工作时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畏......
喹诺酮是多种活性药物分子的骨架结构,至今已有超过10000种喹诺酮类衍生物被报道。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抗菌、抗结核病、抗疟疾、抗......
对植物、海洋生物及微生物中过氧化物的来源与药理活性进行综述,并对天然过氧化物抗肿瘤、抗疟疾活性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
政策、产业面——并购频繁、新药涌现1、辉瑞西乐葆心梗风险被证实:2004年9月30日,默克宣布从全球市场上撤回COX-2抑制剂万络(罗非......
<正>◎设想:如果您和您的家人或者团队正在进行一场徒步旅行,旅行中需要携带一个救生宝盒,您会在盒子中装进一些什么必需品?以便在......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再次发出抗疟疾用药青蒿素产品全球紧缺的信号并大声疾呼青蒿主产国扩大产量,平抑药价,以期拯救全球特别是......
从一株株貌不惊人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成为人类抗疟首选药,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华传统医学为全人类献上的一份礼物.201......
在卢旺达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蒿甲醚/苯芴醇(artemether/lumefantrine(Ⅰ)在治疗儿童无并发症恶性疟原虫疟疾方面的效果优于标准的阿莫地......
实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青蒿中金属元素Fe、Mn、Cu、Zn的含量,并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时间、温度、溶剂等进行探索。实验......
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经导师郭慧元教授和刘明亮副教授的大力推荐,有幸结识了《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并和她结下了不......
常山酮是从我国中药常山中提取得到的具有较高抗虐活性的衍生物,现主要用于家禽类抗球虫、抗疟疾的预防和治疗,疗效强且无交叉耐药......
<正>1971年屠呦呦首次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民族解放斗争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1967年5月23......
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 (Pers.) Fr.),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蜡钉菌目(Helotiales),胶陀螺科(Bulgariaceae),胶鼓菌属(Bu......
<正>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宣布,他们在实验室中研制出一种携带抗疟疾基因并能将该基因传给后代的转基因蚊子,这一重大进展也许最终能帮......
<正>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9年最新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
以解读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契机,重点介绍了获奖者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的科学贡献。通过切入相关研究动态与进展,......
<正>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幸福总是来得这么突然。没有预告,没有通知,10月5日晚间,像往常一样,85岁的屠呦呦在北京的家里,与老伴儿......
青蒿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倍半萜、二萜、黄酮、苯丙酸、香豆素、黄酮和挥发油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疟疾、抗肿瘤、抑菌杀虫、......
石蒜属植物富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按其分子骨架不同,主要分为7类,包括石蒜碱型、文殊兰型、加兰他......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而逐步认识了基因的本质。从那时候起。科学各界对于基因领域的探索就不曾止步。如今......
义乌市是一个外来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自1988年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后,疟疾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但近年由于......
疟原虫抗原的高度多态性可能是引起宿主抗疟疾免疫减弱和不完全的主要因素。但寄生虫抗原的多态性对抗原递呈和对激发体内效应机......
19世纪时,疟疾是世界上最猖獗的流行病之一。当时,全球每年至少有3亿人患疟疾,其中300万人因此丧生。据文献记载,历史上不少名人曾遭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