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刑相关论文
报应刑、威慑刑和教育刑的发展催生出正义、公平和人道的价值追求,三者既交叉重合,又有矛盾冲突之处,不同国家在特定时期存在价值追求......
随着监狱罪犯分类制度的推进,老病残罪犯作为一类特殊罪犯逐渐成为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老病残罪犯的改造表现与其独特的生理特征和......
沈家本作为清末修订法律大臣,面对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想传统,将传统的仁政学说与西方的法权思想联系起来,为死刑改革提供了充......
社区矫正之所以能在现代社会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和采纳,是因为其背后包含了若干深层合理的基础理论.本文主要从刑罚人道主义、教育......
从中国刑事法的语境来看,非监禁刑是指在监狱外对罪犯适用的较为轻缓的刑罚方法、措施和刑罚制度的总称。非监禁刑的兴起与发展,主......
没收财产刑具有许多优点,如能够有效对付贪利型犯罪和某些严重犯罪,能够增加国库收入、误判易纠等,但没收财产刑却违背了刑法个别化原......
社区服刑人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矫正"。我国刑事立法因缺乏监禁教育矫正与非监禁教育矫正的衔接,缺乏对国际社区刑罚制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改革过程中采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传统单向的犯罪→刑罚关系的改革在制度上的重要突破。同......
从《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统计数据来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践运行面临着“精准帮教”与附条件不起诉质量全面提......
中国古代刑法典中总则的产生远远早于东西方其他各国,而且其内容先进成熟。现代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理念以及对刑事责任进......
监狱的行刑运作必须遵循一定的活动原则。行刑个别化原则是特定行刑目的的派生物 ,是刑罚目的之于行刑的个别化要求 ,是一定时期刑......
刑罚与教育的关系,刑罚的教育含量,教育政策占刑事政策的比重,是法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专制国(政治刑法、报复刑)到法治......
社区矫正在域外是一种得到广泛应用的非监禁的刑罚制度,在国外的发展相当成熟与完善。我国在近年来引入了这一制度并在实践中予以......
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主体类群,需要从行为人角度予以区别对待,其特殊性决定了对未成年人教育改造是整个刑事程序的根本性原则。该原......
受自然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工具理性主义的推动,教育刑在时代背景底蕴的支撑下应运而生。教育刑以教育为刑罚本质、把教育作为刑罚目......
刑罚执行是刑事司法的最后环节,行刑法律的运作直接关涉刑罚功能与目的能否实现。假释作为行刑制度之一,其运作效果是刑罚观念的集......
在近代教育刑思潮的引领下,民国监狱的感化教育备受推崇。近代教育刑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个体系,其构成包括监禁制、累进制、假释......
本文以清末修律中的“无夫奸”论争入手,探讨近代法制所经历的“破旧立新”的过程。对无夫和奸行为的不同评价体现了中西法律精神......
当你们翻开本期杂志时,新的学年已经开始,爱国主义教育是你们上的第一课。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
未成年人的行为是"非人行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应当关注的是"人"而非"行为"。所以,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时,应当注重对未成......
从根本上讲,完善少年司法体系就是采取科学的理念,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并适用合理、正当的司法处遇措施。我国现有少......
国内缓刑制度研究层出不穷,但比较研究却不多见,中美两国的缓刑制度比较更为少见。着眼于美国缓刑制度与中国的比较,并且以广泛意......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也称社会矫治或者社会处遇。它随着西方社会行刑社会化、个别化思潮......
中国古代集权专政统治时期的监狱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礼治文化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具有诸多独具的特点。虽然有些对狱囚待遇的......
我国减刑、假释以教育、矫正犯罪人为目的,为此目的而构建的减刑、假释制度不仅实践操作与目的错位,而且还导致司法腐败、倾斜适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事实上确立了合适成年人制度,实现了该制度的法治化。然而,此制度存在立法逻辑不够严谨、制度设计不够合......
报应刑是以犯罪者的个人责任为前提、为基础的,其理论核心是着眼于犯罪的客观行为,而不论实施犯罪者的个人情况,教育刑理论为现代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