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宗诚相关论文
文章在梳理清代直隶义仓发展史的基础上,涉及嘉庆道光年间直隶总督那彦成兴复义仓和晚清时期有关义仓的争论和义仓修复的反复等内......
方宗诚(1818—1888),清代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其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咸丰八年(1858)四十一岁之前,居乡生活......
方宗诚是晚清时期的理学名儒,著述丰富。其学术思想主要表现在恪尊程朱理学,讲究为学之道;排斥汉学、心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实体力行三......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答〈中国作家笔名探源〉编辑》一文中回忆说:“我在香港大学梅舍小书斋里壁上挂着请乡先辈方槃君(常季)先生替我......
经世致用是方宗诚《读宋鉴论》的主要撰述旨趣。在《读宋鉴论》中,方宗诚通过对北宋兴亡得失的批评,反射时事,包含了对现实的强烈......
方宗诚恪遵程朱之学,倡导明体达用之论,并因此形成自己的治经特色。所著《书传补义》一书,抨击汉学,卫护东晋古文,着重揭示《尚书......
古文理论和古文批评作为中国文学批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着独特的话语体系和鲜明的民族时代特色,极富研究意义和价值。清代散文领......
方宗诚编刻曾国藩所著《求阙斋文钞》,选印曾国藩散文七十五篇。安徽省图书馆藏方宗诚亲笔批点本《求阙斋文钞》,对曾文逐篇圈点批评......
方宗诚乃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他早年虽师承于堂兄方东树,又与姚莹交谊深厚,与戴钧衡为同门好友,可谓得桐城派之真传.但其中年以后......
张裕钊与方宗诚同属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均得桐城家法之真传。二人虽然在性格上有较大的不同。文学观念上也有显然的差异。但并不因......
同治八年冬,方宗诚和史梦兰同应曾国藩之聘,先后来到保定,遂成莫逆之交。最初,二人在出处思想和治学观念方面多有碰撞,并有深度交流.方宗......
<正> 刘大櫆于桐城三祖中向有“蜂腰”之讥。桐城后学往往以为他上不足以继方苞经术道学的渊然深厚,下不能方姚鼐学问辞章的精审醇......
【正】香港作家董桥在《辩证法的黄昏》中说:“今日学术多病,病在温情不足.温情藏在两处:一在胸中、一在笔底.胸中的温情涵摄于良......
<正> “所”“者”二字,从刘淇、王引之、马建忠以来,经过许多学者不断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由于多未从其发展变化上进......
方宗诚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人物,在其教育活动中,文学教育成为其教育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文学教育过程中,通过选编、节录、评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