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派相关论文
乾嘉诗坛是清诗的鼎盛时期,同时也为清诗的转变开启了端萌。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是此时期的三大诗派,他们的诗学观点有相通的地方......
芳灿为诗 ,超越其师门格调、性灵两派 ,其诗多铺叙繁华 ,风流华美、富丽芊绵是其主体风格 ,在乾嘉诗人中 ,别具一格。在西部为官时......
关于王昶辑《湖海诗传》是否承袭沈德潜诗学主张的问题,存在宗唐与宗宋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考察该书所收诗人诗作与相关评论,可......
本文从诗、乐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格调派的诗歌音乐理论.音乐美是格调派的美学特征之一,理应受到重视,但也应避免矫枉过正.......
许学夷的汉魏诗史观,受明代七子派相关思想影响较大,但又自觉地对他们的观点予以驳正与补罅,从而在思路与学理上对明代的汉魏诗歌研究......
传统诗学发展到清代,众多审美意识纷然涌现,其体系建立的思维理路,大都呈现极为明显的折中趋向,其主要原因是有鉴于明代诗坛之各立......
明代公安派文论受李贽启发,这已为学界所熟知;但除李贽之外,在学术思想上对公安三袁影响最大的乃是属于浙中王门的王畿(龙溪)心学......
张谦宜《絸斋诗谈》保留了其师杨师亮及其本人的诗说,其特点是以文法讲诗,或不免流于细碎,但也形成思理详密的长处,既长于阐释通行......
"吴中七子"在思想上对清王朝有着很强的认同感,又深受格调派诗歌理论的影响,他们的创作与厉鹗等老一辈词人表现出很多不同。在情感内......
<正> 刘大櫆于桐城三祖中向有“蜂腰”之讥。桐城后学往往以为他上不足以继方苞经术道学的渊然深厚,下不能方姚鼐学问辞章的精审醇......
作为乾隆诗坛地位最高的宗师,沈德潜诗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青年求学时期、中年馆课时期、晚境腾达和归田时期。青年时代有三个......
袁枚诗学鉴于传统诗学的困境,选择以天才论为突破口,将传统的客观性问题断然转化为一个主观性问题,或者说将外在的技术要求内化为......
明代的格调派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 :初期推尊盛唐的高华 ,中期追步汉魏的高古 ,晚期融会诸说 ,作适当修正。以本色为依据的格调说属......
<正> 清代中叶,经过一番休养生息,政治上出现鼎盛局面,诗坛也渐渐繁荣活跃起来。其时诗人、流派众多,诗学理论也各树门庭,各有见教......
<正> 高棅的《唐诗品汇》、李攀龙的《唐诗选》以及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是为数众多的明代唐诗总集中很有影响的三种。清人提......
宝应才子乔亿深为沈德潜所赏,是乾隆间格调诗学最重要的传人。其诗歌观念以性情为体,但主张"所谓性情者,不必义关乎伦常,意深于美......
<正>王豫是清代中期著名诗人和诗选家。其《种竹轩诗钞》清逸脱俗,气韵高华,备受同时代诗人称赏。王豫论诗主复古,推崇沈德潜的诗......
乾嘉以沈德潜为代表的格调诗派是传统儒家诗论的集大成,它的出现并不是建立在创作的实绩上,而是权力渗透的结果。对程朱理学的不满......
近些年来,日本学术界对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很重视,发表了许多专著和论文。这里试译了一篇日本大学文学部教授(作此文时是和歌......
明代是唐诗学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期,格调派唐诗批评则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格调派把体制、声律看成唐诗的最基本素质,认为......
以“格”、“调”论诗,早在魏晋南北朝就已经开始,唐代以后“格”“调”概念在诗学批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格调说”和“格调派”的......
王昶是乾嘉时期的重要的学者型文人,他既是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浙西词派的中坚力量,诗承沈德潜,词承朱彝尊,在诗词两方面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