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长变化相关论文
世界时UT1是以地球自转定义的时间尺度,是构成国家标准时间UTC(NTSC)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星导航、深空探测等航天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
地球自转参数预报对于天文学和测地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球自转参数的预报中,日长变化的预报是难点。日长变......
利用历史地磁场模型GUFM1、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日长资料,采用Matlab程序中的拟合工具箱、傅里叶周期分析、互相关计算等实用技术......
利用1962年以来的日长变化、东太平洋海面水温以及香港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 分析和揭示即将来临的El Ni(n~)o事件的前兆现象在日长......
利用 1 96 2 .0~ 2 0 0 0 .0年期间日长变化、新的大气角动量和南方涛动指数的资料序列 ,分析了日长变化和大气角动量与 1 96 0年以......
用1818~1999年期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月平滑值资料和小波分析方法,发现太阳活动的Schwabe周期的长期波动与日长变化的低频分量有强相......
利用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得到的日长变化(LOD)资料,赤道太平洋海表水温异常变化和南方涛动指数资料,经过带通滤波得到年际变化分量,发......
针对日长LOD(Length-of-Day)变化具有非线性时变特性,提出了最小二乘LS(Least Squares)外推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Long Short-Term M......
采用1970年1月~1999年6月期间日长变化序列(△LOD)、大气角动量(AAM)和南方涛动指数(SOI),通过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LOD,AAM与ENSO......
详细介绍了与SLR观测资料的高精度相适应的解EOP模型的改进,并且在复弧法中使用这个改进模型。当轨道参数为全局量,EOP参数为子弧......
临汾台短水准BM4-BM1测段2014年8月以来出现异常变化,为探究其变化的原因进行相关分析。对比降雨、地下水、气温等因素对数据造成......
随着空间测地技术的发展,日长变化的观测资料已经达到了空前高的程度,迫切需要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方法从这些高精度的观测资料中提取......
现有△LOD(Delta Length-Of-Day,日长变化)预报模式在进行周期项与残差项拟合分离时,通常没有考虑LS(Least Squares,最小二乘)拟合序列的......
将年际时间尺度上的△LOD序列(1958.0-1998.0)与大气角动量变化(纬向风)风的激发和SOI等作比较,表明大气动力学过程是年际时间尺度△LOD变化的重要激发源,在实测......
讨论了月时变二阶位系数对地球主惯性矩、主惯性轴以及日长变化的影响,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处理了GRACE月平均重力场的二阶位系数,消......
为给地球自转参数(Earth Rotation Parameters,ERP)预报提供研究基础,对ERP原始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极移(PM......
日长变化是表征地球自转运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极移、岁差和章动统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高精度EOP的获取是地球参考框架和天......
分析1900~2000年期间地磁长期变化和日长变化10年尺度波动的相关性,估算了核幔电磁耦合力矩,并与国外一些研究者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利用地磁模型数据与日长变化资料,计算分析1840~2010年地磁场参数长期变化和日长十年尺度变化相关性.结果表明:日长十年尺度变化超前......
固态地球内核与地幔之间强烈的重力耦合作用提供了液态地球外核和地幔之间角动量交换的一种方式。本文提出的机制涉及液态地球外核......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
用带通滤波方法从日长变化(LOD)、南方涛动指数(SOI)和Nino各海区海面温度异常变化(SSTA)等资料中提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量,研究了Nino3.4......
介绍了小波振幅分析方法和小波振周谱分析方法的解析表达 ,然后利用小波振幅分析方法研究了195 0~ 2 0 0 3年日长近 12 0d准周期振......
对地月系统而言,在很大程度上角动量守恒是正确的.地月距离的变化主要是受到月球引起的潮汐能量耗散的影响.根据月球的平均运动和......
最大熵功率谱估计方法是天文研究领域常用的现代频谱分析方法,本文利用反映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日长数据序列,采用最大熵法进行频谱......
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速率变化和地极运动)表征着地球的整体运动状况,以及地球各圈层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它们在......
地球自转速率(或日长)变化具有典型的十年尺度波动特征,该十年尺度波动主要是由深部核-幔间的角动量转换引起的。已提出了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