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及第相关论文
摘要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礼部侍郎取代考功员外郎而掌贡举。对于科举史上这一重大改革的原因,史书及当今学界多以知贡举官的品阶论......
执贽谒见既是古代干谒请托的主要方式,也是古人谒见之礼的重要体现。在干谒之风盛行的唐代,执贽与行卷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对种属......
<正>徐有功(640—702)名宏敏,字有功,唐朝洛州偃师(今偃师市)人。青年时期举明经及第。历经蒲州司法参军、司刑(大理)寺丞、秋官(......
许多文献记载,元稹年十五明经及第,但究竟是实岁还是虚岁,不同学者观点不一.大陆学者认为是虚岁,及第在贞元九年,而台湾学者张达人......
【正】 年分待考之明经南郭生《千唐志》四二六《朝议大夫南郭生墓志》:"君讳郭生,其先固安人,因官就封,今为洛州合宫县人。寻授上......
【正】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兴盛于唐。专门记载科第之著作亦应运而生,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唐时有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
唐代科举制度及其运作的演变翁俊雄唐代读书人作官主要有两个途径:门荫与科举考试。只有父祖官至五品以上的高官子孙才可通过“门荫......
<正> 《唐六典》卷八弘文馆学生条注略云: 补弘文、崇文生例:皇帝缌麻已上亲,皇太后、皇后大功已上亲,散官一品、中书门下三品、同......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在唐朝逐步健全、兴盛,后来科举制度的变革,都以唐制为参照。然而,有唐一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资料,......
关于唐初科举制度的几个问题侯力论及唐代科举,学术界通常承袭《通典·选举典》“大唐贡士之法,多沿隋制”的观点。事实上,“沿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