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记考》相关论文
《登科记考再补正》主要存在重复录载前人已经使用的史料而没有进行任何考证、将史料中凡有"进士"字样的人全部录载为"及第进士"、依据......
徐松《登科记考》一书最早的本子是清末王先谦的南菁书院丛书刻本,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赵守俨点校本即以南菁书院丛书刻本为底本,......
据清人徐松《登科记考》记载,唐代289年间共取进士264榜。其中代宗永泰、大历年问设两都贡举,每科有两名进士第一人。周腊生《唐代状......
骆宾王《对策文三道》可称"完璧",但有关研究还很不够,诸多问题有待考实。骆宾王和王勃虽都曾上书求荐且后者"对策高第",但并不能由此......
清代学者徐松撰著的《登科记考》,原来只有清末刻本,今日读者不易见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了赵守俨先生的点校本,对刻本加以标点......
此文于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登科记考考补>考出76人之外,又据有关金石、碑文、墓志、方志等等,加以辑撰,再补录唐代进士科等27人,仅......
在唐代状元的考证上,《登科记考》用力甚勤,弥补了《文献通考》之不足,亦纠正了《玉芝堂谈荟》的某些错讹,然仍有不少未尽人意之处,如误......
本文据<册府元龟><东观奏记>及<全唐文>等,补入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失收、后世学者未补及之唐代进士一十三人,订正<登科记考>卷十九......
现存史料中关于唐代进士科状元的记载颇不一致,文章对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争议的六位进士科状元进行了考辨, 澄清了<唐才子传>、<玉芝......
【正】 年分待考之明经南郭生《千唐志》四二六《朝议大夫南郭生墓志》:"君讳郭生,其先固安人,因官就封,今为洛州合宫县人。寻授上......
【正】 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兴盛于唐。专门记载科第之著作亦应运而生,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唐时有崔氏《唐显庆登科记》五......
唐代“岳牧举”从“主一客”关系上说主要有两类:一是“岳牧”举荐人才,往往与封禅之类活动相关,属特殊制举;二是举荐“岳牧”型人才,是......
唐代科举家族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以清......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肇始于隋,在唐朝逐步健全、兴盛,后来科举制度的变革,都以唐制为参照。然而,有唐一代科举制度的研究资料,......
<正>清徐松《登科记考》的"凡例"说:"宏词试文三篇,拔萃试判三条,是吏部选人之法,原无关于礼闱。惟《册府元龟》、《唐会要》宏词......
唐初三代科举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士子打开了仕进之门,但实际上进士科及第者同样要经过为官者的保荐才可成功,而家世背景更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