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科相关论文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两件敦煌文书BD14491号和BD14650号,可以完全缀合为一件,是唐初有关进士科试策的模拟试题,弥足珍贵。此件文书......
科举,即分科举人,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隋炀帝时设置明经、进士二科,明经科重在经义,进士科重在试策,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唐......
自古以来的隐士,匿迹于万顷烟波之上的为数不少。姜子牙老爷爷在渭水河边下钓钩,钓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位;严光同学反穿皮裘在富......
<正>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在1978年10月,秋高气爽,枫叶正红,菊茂花香的大好季节,邓小平副总理应日本国政府的邀请,访......
摘要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礼部侍郎取代考功员外郎而掌贡举。对于科举史上这一重大改革的原因,史书及当今学界多以知贡举官的品阶论......
就在他上疏力阻武则天大造佛像的那年九月,狄仁杰去世。武则天亲自为他主持丧礼,废朝三日,这是当时人臣的最高待遇。 一年判定数千......
《避暑录话》(以下简称《录话》)是宋人叶梦得(1077—1148)继《石林燕语》之后撰写的又一部史料笔记.《石林燕语》一书,向为史家......
《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刊载《论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查正贤撰,以下简称“查文”)一文,认为:“为制举而颁布的诏书借助传......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做到录取公平?从古籍记载来看,历代都曾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和政策,如明朝按南北卷录取,清朝录取实行官民分开、商......
六月的琼州海峡,骄阳肆虐,热浪滚滚。一艘木船从徐闻悄然启航,迎着从南中国海深处吹来的风,迎着海风裹挟而来的波浪,行进在蓝天碧海之间......
唐代进士科举子常受批评的“浮华”之风,有两层内涵,一是重文学、轻经术的风气;二是重趋竞科名、轻实际德行的风气。在进士科“诗赋......
《新唐书·选举志》日:“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日生徒,由州县者日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①是说“学......
文章着重述论唐代明经科试的体系、方式及其地位变化,认为唐代明经科的科目体系呈现出逐渐延展的特点,这说明统治者始终视明经素养......
古典常科考试的科目设置奇秀古典考试分为常科、特科与武科三类。常科与特科都是选取文士的考试,常科定期举行,特科不定期举行。武科......
唐代的明经科是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化而形成的科举制度中比进士科更占优势的科目,但处于当时以士人为中心的社会认识中反而不如进......
<正> 与唐代相比,北宋前期(太祖、太宗、真宗)的贡举取士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制度趋于完备。北宋中期(仁宗、英宗、神宗),儒学复兴思......
在浙江省2008年高考文综历史学科评卷(全国卷Ⅰ)过程中阅卷组统一执行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由教育部......
<正>在浙江省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学科评卷过程中,阅卷组统一执行了以下"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其中,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由......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三千多年的教育发展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在考试制度方面,作出了各种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世界各国考试制......
<正>唐代取士可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系统,常科以"明经"、"进士"为主,皆以试策为首要考试项目,而明经尤甚。由于诸多原因,文献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