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程分析相关论文
本文利用我国新一代数值预报模式GRAPES,分别使用T213 L31及NCEP fnl 6小时间隔的资料作为初始场和边界条件进行了个例试验,探讨了GR......
本文在确定我国近50年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基础上,利用NOAA提供的OLR卫星逐日观测资料,用统计学和天气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长江流......
本文利用FY-2C卫星资料,多谱勒雷达资料,L波段探空资料,逐24小时,逐6小时,逐1小时,逐10分钟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07......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过程进行......
通过对高空形势、日本传真图、雷达回波资料和云团演变特征的分析,揭示了2001年8月17日大连大暴雨过程的成因.......
通过历年暴雨逐时雨量分布特征的分析,摸索暴雨过程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对暴雨规律及中尺度系统的认识,拓宽暴雨研究新领域;同时对......
对于地形复杂的地区,低层大气的热力状况对暴雨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气的总温度实际上是描述大气热力状况的物理量,仔细分析......
通过对2002年6月22~23日商丘市大到暴雨过程的高度场、总温度和e-t等物理量的分析发现:此次降水过程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并且......
从影响系统和单站要素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8月29日开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成因,并与T213的12~24h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
5月3~5日珠海市出现2003年开汛第一场暴雨。利用天气学原理、参考云图以及其它物理量对这次暖区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南支小槽、西......
分析表明,韶关市7月份暴雨次数占后汛期暴雨的40%以上,1990年代以来暴雨次数明显增多,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由热带天气系统影响造成的。应......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1)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
作者利用每日4个时次的1.×1. NCEP资料、逐时的GMs 5卫星红外云图资料、雷达组合反射率及雷达回波顶高图像资料和上海雨量自......
文章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2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
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 ......
0312台风"科罗旺"是2003年在我国登陆最强的一个台风,给海南、广东、广西3省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和卫星等资料,对其路径......
通过分析2003年6月23~24日衢州大暴雨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及其分布,表明水汽、热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有明显的反映:23日08时850 h......
根据1961~2000年丽水市降水(大暴雨过程和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得出丽水市40年大暴雨和洪涝的一般时空分布特征......
短时暴雨,特别是短时雨量在1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是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洪爆发等山地灾害的直接因素。本文统计分析了金华本站......
对2002年8月28日杭州市区出现的暴雨,进行环境场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利用MICAPS2.0中的分析工具和T213、MM5等数值模式对中小尺度......
Considering the main thermal forcing factor,which is critic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ynoptic systems,the concept of the......
针对1998年7月大连一次全区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运用有关资料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主要是蒙古低涡底部的西风急流和副......
通过2000年7月11日雷达回波演变过程分析,揭示大连地区暴雨天气发生的变化过程,为临近预报提供预报依据.......
使用常规气象资料、GMS-5卫星云图以及物理量场分布,分析2000年7月16日辽河流域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系统形成发展、云团演变特......
针对2001年8月初辽宁出现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水汽条件、急流、气旋云系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整层大气饱和......
针对2001年辽宁夏季暴雨过程,对造成辽宁夏季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热带风暴、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数值预报产......
分析了2001年桃芝台风影响辽宁期间的高空温压场结构、地面天气形势,得出了辽宁2001年8月1~2日暴雨-大暴雨的成因,介绍了桃芝台风对......
应用Q矢量理论,分析了2003年8月5~6日辽宁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暴雨期间Q矢量和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表明低层Q......
利用常规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对1999年汛期辽宁出现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热带、副热带和西风带天气系统的......
应用常规天气资料和日本数值预报产品,揭示了2001年盛夏副高活动与辽宁暴雨的关系,并验证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辽宁暴雨强度与落区的......
利用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分析,表明:(1)此次暴雨是冷锋......
对1998年5~6月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的6次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1)6次暴雨过程均与锋面活动有......
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2002年外场试验首次获取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研究......
通过对1993年~2002年共10年的天气资料分析发现,在海南,中纬度的冷空气与低纬度在南海上活动的低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秋季产生非台......
对1999年6月25日到29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低涡活动进行中尺度四维同化模拟,分析发现低涡在形成后,前期高能舌未东伸,高空辐散......
通过对971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2002年5月12~14日湖南省出现了入汛后首场强暴雨天气过程,降水强度大、范围广。作者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数值......
通过对重庆西部"6.13"区域大暴雨的分析,发现此次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结合地面弱冷空气条件下产生的,同时对E......
利用GMS-5卫星云图、常规历史资料和T106资料,通过湿位涡、螺旋度、湿Q矢量及散度、锋生函数等理论,对1999年5月7日昆明大暴雨进行......
采用天气动力学和动力诊断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四川盆地北部两次小范围特大暴雨(2001年9月18日绵阳特大暴雨与2002年6月7日遂......
分析2004年5月14日暴雨过程得出,此次暴雨过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亚洲中低纬度出现强的经向环流,表现为青藏高原有槽东移发展加......
利用1998年汛期GMS-5卫星水汽图像,分析了1998年高原东侧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水汽图像.发现高原东侧暴雨过程的产生及强度与其对......
2003-10-09-13渭河流域出现连阴雨,其中10日关中东部出现大到暴雨.利用高空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天气学和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利用实时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2003年7月13日和15日陕西连续性暴雨,结果表明:活跃的副高是造成大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系统.700hP......
对2003-08-28-29铜川市暴雨过程分析发现,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由东部型转为西部型的调整过程中,200 hPa急流为暴雨区高层辐散提供了......
利用天气学原理和T213提供的物理量场分析了2004-02-20发生在陕西历史上最早的暴雨过程,发现此次暴雨是在新疆分裂冷空气、高原槽......
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