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隐相关论文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可以说被贬江州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他由前期积极进取、直言敢谏的“兼济天下”之志向中期知足而止的“朝隐”思想......
众所周知,《后汉书》始创《隐逸传》。其实,《汉书·王贡龙两龚鲍传》就是一部隐逸传。前面有一段文字,历数历史上的高隐之士,如伯......
帝师,是对张良的准确历史定位,这也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群体,分为创业型的"政治军师"和教化帝王的"师傅型"帝师两种,前者......
1 《后汉书》里有一篇《逸民列传》,在其他的一些篇章里,还记录了一些隐士,那么,逸民与隐士有何区别呢?为此,笔者专门写有《逸民与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园林从秦汉风格向唐宋风格大转变的过渡时代。在这一时期,皇家园林虽然仍沿袭传统,受到封建礼制和皇家气派的制......
从谢胱的出身谈起,从激情踏入仕途到萌生朝隐梦想,从抒发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到朝隐梦的破灭,叙述了谢朓寻觅心灵家园、寻觅理想......
"朝"与"隐"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朝"意味着身处庙堂,担当职务,即与当权者合作;"隐"则意味着置身江湖,退处林野,拒绝与当权者合作.但......
摘 要: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美学时代”,也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
“狂”,是东方朔留给后人的显著印象。东方朔的狂语狂行,是他因得不到汉武帝重用和找不到志同道合者而内心苦闷的极端表现。当人生......
<正>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的杂家著作,作者为“侯景之乱”后继位江陵的梁元帝萧绎。萧绎一生博学多能,拿他自己的话......
出处问题是中国古代士人必然面临的问题,按照儒家的看法,士人面前通常只有两条路,或者为人臣,或者为处士。魏晋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
从庄子到郭象,“逍遥”的涵义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庄子的逍遥强调对客观外物的超越,带有一种神秘主义的色彩,现实生活中的常人很难达到......
《小品般若经》批判传统的远离人世至山林空寂之处修行的方法,提倡以清净解脱的般若心和慈悲济世的菩萨行返回人间。这一新解脱理......
摘要:中国的隐逸文化因隐逸主体位居的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隐逸文化类型。从不同的类型来研究隐逸文化,有利于加深对隐逸文化的理解......
明代京官送别雅集引入朝隐文化,将预祝出行人取得卓越政绩和设想出行人政暇的娱乐活动结合,创作了表征朝隐意识形态的雅集文本.此......
所谓朝隐,就是在朝廷保留自己做官的头衔,但又不与朝廷"共进退"的做法。东方朔是西汉时期的"朝隐"第一人,也是才华横溢的名士。东......
西汉中期,东方朔、枚皋等士人在武帝宫廷中处于类似俳优的地位,创作了数量颇多而质量不高的诙谐作品.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与当时士......
从隐逸的角度分析白居易后期思想转变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白居易后期的思想大致经历了朝隐、吏隐、中隐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反映......
东方朔是汉武帝时的侍臣 ,西汉文学家。长期以来虽然有人对他加以肯定 ,但也总是有人对他产生误解 ,其文学上的成就也未能得到应有......
西晋中国游仙诗发展历史上比较沉寂的一个阶段,历来少人论及。然细究其思想与艺术内容,仍有一定的现实气息与新鲜特色的闪现。从西......
隐逸是中国士人心理—行为哲学的命题之一,也是士人内在价值取向与处世态度的外在表征。隐逸历经小隐、大隐到中隐的嬗变,三者有轩......
从谢胱的出身谈起,从激情踏入仕途到萌生朝隐梦想,从抒发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情到朝隐梦的破灭,叙述了谢朓寻觅心灵家园、寻觅理想......
魏晋时期,士人隐逸之风盛行,朝隐更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士人的行为方式和政治取向,是士人政治品格的外在表现。魏晋时期的“朝隐”......
唐诗中吏隐主题相沿不衰:初盛唐吏隐一方面表现为标榜吏隐两兼的颂美之辞,另一方面则是中下层士人感于职卑位贱的归隐之思;中唐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