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不育性相关论文
籼粳稻杂种不育性存在花粉败育和胚囊败育两种主要形式 ;在籼粳稻品种中存在一些具有广亲和性的种质 ,资源广亲和性基因主要是单基......
本文报导了多种交配组合和交配方式的结荚结实率和所得种子的成苗率,分析讨论了处理间差异的可靠性及其产生原因。通过对回交时正......
通过连续多代回交的方法把来自不同原始品种的水稻广亲和基因S_5~n导入典型籼稻品种南京11和典型粳稻品种巴利拉中,同时将来自典型......
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 ,以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 6 - 10 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 6 - ......
籼粳杂种不育是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主要瓶颈,其遗传机制很复杂。大多数学者均认为,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是由基因控制的,与遗......
研究人员发现一组三个基因是水稻杂种不育性的关键所在,也是许多杂交水稻品种无法将其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一种模......
以粳型品种台中65及其近等基因F1不育系TISL5为材料,利用STS和SSLP标记对水稻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S-c进行了精细定位,RG227STS和RM218......
以IR36(indica)和热研2号(japonica,广亲和品种)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80个单株的R群体及包括110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利用该R群体,进行了......
对4个不同类型的籼粳型品系与籼型常规水稻、籼型光温敏不育系杂交F1的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籼粳型品系的亲籼性均比对照024......
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其遗传基础复杂,本文对这种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类型和表现,特别是前人推导两种解释杂种F1不育......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具有强大的优势,但亚种间杂种的不育性限制了这一优势的利用.开展杂种不育基因的定位工作,对于进一步了解杂种......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
芸薹属(Brassica)植物是一个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物种。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品种间杂交选择,用于栽培种品种选育的亲本资源日渐......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