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小麦相关论文
西杂一号是我国黄淮冬麦区第一个通过正式审定的杂种小麦品种,它的育成和推广,为提高我国杂种小麦研究的整体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
为了揭示和研究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的内在组配规律,本研究专门对杂种小麦亲本优势群的划分,杂种小麦F_1优势分析和F_2优势利用等问题......
杂种小麦最终要走向生产,除了选育强优势组合外,还需要有配套的高效制种技术。小麦是自花授粉作物,播种使采用直播的方式,用种量大......
我国是农业大国,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小麦杂种优势的利用又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的......
根据T型不育系和恢复系、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套双列杂交试验以及川7A和其它保持系的4套回交试验,对影响T型不育系种子饱满度和发芽率的遗......
在不同年份、不同父母本行比条件下研究了杂种小麦双亲花期高差对母本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双亲花期高差的增大 ,母本结实......
利用化学杂交剂 (CHA)GENESIS配制了 11个小麦杂交种 ,研究了CHA杂交种籽粒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 :CHA杂交种在蛋白质含量......
本文通过几年引种杂种小麦的实践,就杂种小麦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In this paper, through several years of introd......
杂种小麦西杂 1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农科所合作采用化学杀雄途径 ,选育出的一个高产、优质、多抗兼早熟品种。 2 0 0 0年......
选用 6个 T型不育系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与 5个恢复系配制了 30个 T质杂种和 30个相应的 A质杂种、选用 4个 K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 2......
通过对 1 2种行比与播幅的研究发现 ,在一定的播幅范围内 ,西杂一号母本异交结实率和行比关系不大 ,而与播幅关系密切 ,有随母本播......
对 XZ系列杂种小麦及其亲本分别进行了抗生性、耐害性和不选择性测定。在控制条件下 ,蚜虫生殖生命表测定结果表明 ,XZ13母本的抗......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2001~2002年度杂种小麦品比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性状对杂种小麦产量贡献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
以Genesis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研究了4种组配类型20个组合主要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供肥范围内(N112.5~337.5kg.hm^-2,P2O5 90~270kg·......
采用2个母本基因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两因素实验设计,对T、K、V、CHA型杂种小麦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K......
从1991~2000年,把每年参加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和常规小麦新品种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平均超标优势为8.4......
在低(L,基本苗150株/m^2)、中(M,300株/m^2)和高(H,450株/m^2)3种密度下,供试杂种小麦C6-38/Py85-1及其亲本旗叶生长期间的净光合速率(Pn)......
1999~2000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杂种小麦及其亲本经济产量形成期的群体光合速率及伤流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光合速率和伤......
【目的】研究AL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模型。【方法】通过AL型小麦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后代分离群体,采用植物......
为明确小麦杀雄荆SQ-1喷施后遇雨及雨后复喷对小麦的杀雄效果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冲洗SQ-1和重复喷药喷水处理,研......
发展杂种小麦是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进品质抗性的重要途径.杂种小麦研究至今已有将近50年的历史,本文就中国杂种小麦育种的研究战略进......
为揭示不同亲本组合的化杀型杂种小麦旗叶光合优势形成的生理基础,对杂种小麦1F1和2F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F1和2F1旗叶光合速率......
对杂种小麦西杂一号制种中使用外源激素NAA对异交结实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喷施NA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西杂一号制种母本......
对CHA杂种小麦研究国内外主要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从与CHA杂种小麦研究应用密切相关的化学杂交剂(CHA)、强优势在组合选配和制种技......
用2个偏型不育系ms(ven)-149和ms(ven)-6901为供试材料,结合在近年来利用CMS和CHA法进行杂种小麦研究和应用中,有关亲本繁殖及杂交......
利用CHA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并选配强优势组合,经过连续多年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筛选出化学杀雄剂Sc2053,可获得相对不育率100 %,......
杂种优势的强弱不仅取决于双亲基因型的相互适应性、性状互补性、遗传差异性,同时还取决于双亲基因型的纯合性.因此,在亲本繁殖和......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用量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122.5~337.5 /hm2,P2O5 90~270 /hm2范围内,随肥料......
对6个澳大利亚杂种小麦在不同生育期植株及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干物质积累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株总干物质积......
为了解决小麦矮秆不育系的繁殖问题,使半矮秆杂种小麦尽快投入生产应用,利用中国农业大学从德国引入的Rht12矮秆系与江苏省小麦推广......
为确定杂种小麦合理栽培密度,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杂种小麦群体生长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50~450株......
为了给杂种小麦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18个杂种小麦骨干亲本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并结合18个亲本所组配组合的杂......
从1991年以来,四川盆地共配制出2560个杂种组合参加产量鉴定,把每年产量鉴定的杂种小麦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小麦产量的......
K、L、Sh、T、A型5类小麦杂种F1研究表明:①K、L、Sh、T 4类细胞质对杂种F1不育的恢复度和单株产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效应;②不育......
对化杀型杂种小麦与普通小麦叶片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表明,供试杂种小麦上部叶片倒3叶、旗叶一生中比普通小麦对照品种具有较高的叶......
江苏省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王苏,赵寅槐,邹明烈,周文春,王书文(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南京210014)一、国内外杂种小麦研究现状国内外多年......
超级麦育种对小麦的产量、品质及抗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杂种优势利......
选用 6个小麦亲本及其配制的 6个杂种F1代为实验材料 ,对其面包的烘焙特性及有关性状的亲子相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杂......
用 Eberhart & Russell 模式和 Shukla 方法,比较分析了14个 T 型冬小麦 F1杂种和10个纯系(亲本)品种在5个不同地点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在大田中研究了灌2水(底水+冬水)、3水(底水+冬水+拔节水)和4水(底水+冬水+拔节水+开花水)3种灌水处理对杂种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
对亲本及其杂种小麦开花特性和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在开花期、开花张角、开闭花持续时间、花药外露性、花丝伸长特性等方面,杂种小......
选用两个杂种及其亲本和对照 7个材料 ,进行了开花后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杂种小麦叶面积大 ,生物量高 ,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