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佑相关论文
一成书于德宗朝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的杜佑《通典》的“凶礼”卷中收录了一系列以《大唐元陵仪注》等为题的逸文。元陵为唐朝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62年第三期,发表了方国瑜的《有关南诏史史料的几个问题》,就南诏史有关史料的年代、地域、族别及地方配......
中国的礼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的功能。《通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巨著,......
《通典》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开始撰写,历时36年,成书于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
[摘要]杜佑的《通典》一书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
概述了我国古代政书——“三通”的编撰者、主要内容、编撰方法和编纂体例,并对各书的文献价值和史学价值进行了简要评价。......
晚唐诗人皮日休的诗作《诮虚器》写有“襄样做髹器,中有库露真.持以遣北虏,绐云生有神.每岁走其使,所费如云屯……”诗中所述“库......
《通典》是现存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其思想价值极为丰富,如重视发展改革的经济思想;包涵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史学观的史学思想;重视百姓......
对于我国古代史学家的研究,学术界颇多涉及,但借鉴跨学科方法进行探悉尚显不足,应用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社会心理学,遗传心理的......
杜佑在继承前人的以史为鉴与以史资治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总结不应该局限于资鉴或者明义,而必须从历代盛衰成败中得出治国施......
【正】 《通典》是唐人杜佑所著的一部典志体史书。杜佑(734—812年),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官僚家庭出身,年轻时以荫......
本文以杜佑《通典·乐典》“排胡”(即排斥胡乐)音乐思想为中心议题,采用多学科融会贯通的研究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唐“安史......
结合唐杜佑《通典》编撰体例,对《通典.乐典》的体例结构、史料来源进行归纳综述,论述了其在音乐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期刊
处于中唐时期的杜佑淮南幕府是唐代幕府中罕见的盛府之一,其文职幕僚数量最多,而且幕僚中的博才多学之:上后来也大批升迁进入朝廷,......
"稽古"与"随时"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古代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那里,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跟古今......
杜佑撰、唐元和二年(807年)刊刻杜佑妻李氏墓志,记载了李氏家族世系及杜、李婚姻关系,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本文征之以传世文献,对墓......
《通典》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杜佑编撰的史学著作,所叙内容与前代记载相同历史时段的史料存在重合与差异,折射出不同时代史学......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典章巨著——《通典》用一百卷的篇幅记述了上古至唐天宝末年的礼制沿革。按历代沿革对我国古代的礼仪进行记述,......
《通典·食货典》是留存至今一部较早的经济制度史著作,开启了史学新体例。前人对《通典》的研究多从整体上对其进行价值界定,鲜有......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边防"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南齐书》所使用的"边防"一词应是我国正史中第一次出现,它反映了......
本文是对我国唐杜佑《通典·乐典》的材料构成、资料来源的归纳综述,并对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作了一定的评述。......
杜佑作为唐代一名杰出的兵学家,其所著《通典·兵典》对孙子研究及孙子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内容包括:倡导"德主兵辅""......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人物论述过自己的礼乐思想,中唐时期的杜佑是不可忽视的一位,其礼乐思想既反映出杜佑本人深刻的息考,又折射出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