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志》相关论文
“食学”一词最早见诸中国学术界,大概是源自萧瑜教授1966年于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食学发凡》一书。顾名思义,“食学”研究的对象......
《白狼歌》是最古记录的藏缅语文献,向受中外学者注目,但因有汉字古音及本语探索两重困难,虽经多家研究,全文解读尚罕。本文依最新......
本文论及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东莱标注颍滨先生文集》、《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学术界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海南黎族由俚人演变而来。从现存古籍来看,此说为明代嘉靖《广东通志》所首倡。现经深入考证,发现......
郑樵一生致力于学问,勤于著述,是三通之一《通志》的作者。他通过对利禄奖劝下发展起来的汉学和江左声韵之学的批判,委婉地表达对......
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离不开具体的地理环境,历史与地理有着紧密的联系。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
对韩愈《论语笔解》(以下简称《笔解》)一书,自宋代起学者们即已展开争论。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对宋人之说......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09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一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都披露......
2016年秋拍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内各大拍行已陆续拉开各自的特色专场或紧随市场调整而新设置的专场,无不在寻求新的突破与增长点。......
莆田,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这一美称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其主要因素看,是繁荣一时的书院文......
<正> 由于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形势变动不居,韶州的地名及其辖境屡有改易。宋代学者余靖在《韶州新修州衙记》说:“汉置曲江县”;“......
郑樵《通志·图谱略》分“索象”“原学”“明用”“记有”“记无”五个部分,讨论了“图”与“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各自的作用。......
内容摘要:南宋郑樵治学重视实学,这在《通志》的创作中有所体现。郑樵一方面对传统观点和错误思潮提出批评和质疑,即求实;另一方面批判......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
<正>孙樵著作,据中和四年(884)作者《自序》,共三十五篇,辑成十卷。但《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经纬集》三卷,《崇文总目》......
郑樵的《通志》在继承前人成果、经验、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历史编纂学体系,“自成一家言”。其特点是:一是强调了......
1."从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周书》卷二七《赫连达传》,中华书局1975年标点本,第440页)"从复",《北史》卷六五《赫连达传》作"后复",......
1."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中大夫。"(《周书》卷三二《唐瑾传》,第565页)"纳言中大夫",《北史》卷六七、《通志》卷一五八《唐瑾传......
中华民族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民族,很早就倡导和实践慈善事业,丝毫不逊色于西方。中国古代官方把慈善事业视为“发政施仁”的一部分,捐钱......
南宋郑樵著述<通志>一书,其中的二十略是全书的精华,它对我国文献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二十略中<校雠略>的原始文献及相关资......
《续文献通考》是明代至近代以前唯一一部私撰典制通史,是对《文献通考》的续修与增补,它的突出贡献是门类的增加。王圻在马端林二......
贵州得名辨析──“柜州─贵州说”罗安华今贵州全境,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元前135)开通西南夷以前,除东部地区为黔中外,绝大部分地区为古夜郎......
中国自古就有撰述学术史的传统,上自《庄子·天下》、《苟子·非十二子》,下至梁启超与钱穆各自撰写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郑樵,字渔仲,别号溪西遗民,福建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生于北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享年五十九岁。曾......
【正】 “会通”思想,贯彻在郑樵毕生的学术活动中,并在郑樵最重要的治学成果《通志》中表现得最突出、最集中和最完整。 何谓郑樵......
【正】 中国史学批评起于何时?自古以来未有定论。浦起龙《史通通释》序说:“自汉止立经博士,而史不置师,向歆《七略》不著类。至......
近一两年来,由于从外地传进一部新编的《揭氏族谱》,而在揭阳掀起一阵“揭氏文化热”。《揭氏族谱》让揭阳文史学者大感兴趣的原因是......
介绍了郑樵生平及其《通志》,并对《通志》中郑樵所创造性提出的图书馆学理论观点:图书采访理论、图书分类理论、图书著录理论、图......
【正】 评价《通志》有两个重要问题要考虑。一是从怎样的角度,也就是从怎样的方位来认识这部史学名著。用“泥考据者”的考据家的......
南宋史家郑樵(1104-1160)把大量的动植物和其他科学知识写进史书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体现了他治史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学术以史学为最发达,中国古代学者以史家为最众多,这其中治学最勤奋者当推郑樵,著述最丰富者也当推郑樵。郑樵字渔仲,号夹......
郑樵《通志》的《艺文》《图谱》等略,对宋本朝著述做了广泛著录及灵活运用,它无疑是现存南宋私家书目中著录本朝著述最早的书目。不......
[目的/意义]郑樵所编撰的我国历史上一部通史巨著---《通志》中汇集了大量文献辨伪方面的知识,研究《通志》中所体现的文献辨伪的......
古人曰"左图右史",足见对历史地图的重视。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道破了文字叙述与图片之间的......
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编纂的大型通史--<通志>,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在中国文化界影响巨大,后人将其与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
我光华同学组织中国语文学会,研究语文学。语文两字,粗观之抑末矣;而进而窥之其奥,则种种学术之本也。昔孔子“四教”首曰“文”,......
<正> 《通志》是我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一部史学巨著,它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全书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年谱四卷、略五十一卷、......
陈天嘉五铢的铸期,史籍所载不一。《陈书·世祖纪》:“(天嘉三年闰二月甲子,)改铸五铢钱。”天嘉三年即公元562年。《隋书......
从梅妃资料搜集发现郑樵《通志二十略》中虽没有收《梅妃传》,但其中有多处描述成为《梅妃传》的重要素材。这对研究梅妃有重要的......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旨在较全面地分析郑樵编纂《通志》的主客观条件。孔子以来的“会通”的学术传统,特别是《通史》、《通典》和《资治通鉴》对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