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政府相关论文
战后初期,美国在国内开展了多次冷战政治动员活动。其中,"自由列车"项目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杜鲁门政府借助"自由列车"在全国......
二战后,美国将苏联视为最大的威胁,试图在垄断核武器和享有绝对核优势时对苏联发动预防性战争,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核武器不......
麦卡锡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所表达的既不是什么理论体系,也不是什么政治宣言,更不是什么政治运动,而是横行美国政坛长达五年之......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美国在亚洲的“反共堡垒”和盟友,美国对韩国加大了经济、军事援助,竭力影响韩国的政治和经济,对韩国战后的经......
美国要帮蒋介石进攻大陆 1950年夏天,杜鲁门政府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同时,即派第七舰队耀武扬威闯进台湾海峡。 继美国第......
[摘要]战后初期,世界上唯一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对苏联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错误判断,过分相信美国可以长期垄断原子能秘密,而1949年苏联原......
政治宣传公关策略有三种,如果用颜色代替,可以分别用“白色、黑色、灰色”代替。这是曾合著《宣传与说服》(Propaganda and Persuasio......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中美在印度支那的对抗》以及《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均为冷战史经典之作。它们在史料类型、方法和......
北方打了南方个措手不及 1950年6月25日凌晨4点,分别部署于朝鲜半岛北纬38度线两侧的北南朝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朝鲜战争爆......
本文主要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对日媾和政策的演变与日本政府的媾和对策,揭示战后美日关系基本形态出现的必然性。作者......
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在“为......
<正>马歇尔计划在二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1948-1952年间,美国通过该计划对受援国进行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
杜鲁门时期是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初创阶段,一方面在援助目标、援助机构和援助重点等方面基本上确立了大致的框架,为以后长期的、系统......
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杜鲁门政府对英国核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战时美国与英国联合发......
二战结束,美苏关系趋冷,冷战随而爆发,美苏由战时联盟成为对手。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剧变,试图通过特殊手段来分化瓦解社会主......
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伴随国际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转变。朝鲜战争爆发促使杜鲁门政府把中共政权作为在亚洲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主要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中东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以公开宣传为主的心理战。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4部......
本文旨在比较杜鲁门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以色列实施一系列围绕“冷战”为主题的外交政策,总结两任政府对以色列政策的特点、制约......
1950年1月杜鲁门与艾奇逊先后发表防御圈演说,将朝鲜半岛排除在美国的防御圈之外。但是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则打着联合......
外交决策学是研究决策者与所处环境之间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范围内互动过程的学科;美国的外交决策学是外交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最近 2 0多年来 ,伴随着改革开放、学术交流与版权贸易的发展 ,我国在翻译和出版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方面无疑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
杜鲁门政府在1945年中苏谈判之前和谈判期间,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有所变化。谈判前,杜鲁门政府尽量晚告知国民政府协定内容,并......
朝鲜战争进入1952年夏天的时候,战争双方早已进入打打停停,边打边谈的阶段,战线稳定在原三八线附近,大规模的战役早已结束,小规模......
面对美苏关系新态势,1946年7月,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了重新确立对苏政策,指示特别顾问克利福德主持起草了一份美苏关系报告。该报告综......
杜鲁门政府对苏联东欧集团的经济遏制政策呈现出三个特征:首先,杜鲁门政府确立了以出口控制为主体的经济遏制政策;其次,杜鲁门政府......
正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子弟兵大举渡江、解放全中国时 ,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依旧驻留南京。南京解放后 ,司徒雷登甚至决定秘密北上......
"心脏地带论"与"边缘地带论"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理论,极大地影响着二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伊朗危......
杜鲁门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原则”是“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自相残杀的战争”。正是遵循这种基本方针,杜鲁门政府才坚持执行调解......
二战结束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开始着手起草国际人权公约。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政府对国际人权公约的政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杜鲁门......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印度的援助,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开启了战后美国援助印度的序幕。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对印......
权力政治论与均势论是国际关系中影响较大的两种理论,对二战后美国中东政策有重要影响。在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的伊朗危机,1947年的......
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政策提供了契机。在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
在伊朗民族主义支持下,摩萨台政府对英伊石油公司实行国有化,由是导致了英伊的石油之争,为美国势力渗透到伊朗及中东提供了机会。为了......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
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美国对华政策面临两难选择.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美国高层决策者们继续实施敌视、破......
杜鲁门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保障政策是二战后在罗斯福政府时期奠定的基础上的第一次发展与完善。本文从二战后美国的主要社会问题入......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开始了战后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复兴计划,它对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世界两大强国,面对如何划分势力范围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阵地.美国这一......
中国革命在大陆的顺利推进,促使杜鲁门政府重新审视西藏在对华政策甚至全球冷战战略中的价值和地位。为阻止中国统一并给中共的统治......
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美国内政、外交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它动摇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给美国社会带来危机和动荡.杜鲁门......
冷战迫使美国重新分析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调整带动了美国对韩国政策的调整,即收缩在韩国的军事力量,回......
【正】 战后初期,美国第三十三届总统哈里·S·杜鲁门的对内施政纲领——“公平施政”,究竟是基本上继承和扩大三十年代富......
杜鲁门政府为了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并以此为据点进一步向中东扩张势力,采取了排挤英国、遏制苏联的基本方针.但在具体施政中,白宫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到1949年,美国的杜鲁门政府一面宣称在印度支那问题上保持中立,另一面却大力支持法国重返印度支那。长期以来......
1950年10月初,中国政府向美国发出警告,如果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不会坐视不顾。但是,杜鲁门政府对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下令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