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关系相关论文
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内唯一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党报,《新华日报》在展现中共形象、传递中共声音、争取国统区民众、同......
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实施了自豫皖苏边区至皖东北地区的战略转移。1月底日军发动豫南攻势,中共中央大力鼓励四师西进发展新黄河地区,......
本文着重论述了改革开放对国共关系所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一曰军事对抗缓和;二曰两党政治松动;三曰经济互动增加,两岸交往频繁;四曰人民要......
1939年底至1940年初,在国民党制定“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后,甘肃省政府与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积极活动,倚重盘踞在环县甜水堡一......
皖南新四军转移问题,与苏皖地区的局势发展密切相关。项英曾两度尝试东移苏南,但为了维护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大局,且苏南局势发生变化......
国统区内,中共党报党刊面临与根据地内不同的发行与阅读情形。重庆《新华日报》的阅读史,为了解国统区内中共党报党刊的生存实况提......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研究始终是抗日战争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而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则影响着整个抗战局势.近四十年......
中共第一任沈阳市政府市长是谁?是朱其文,他上任时是1948年11月2日,沈阳刚刚解放。我是从《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这本书中了解这一细......
一 吴稚晖日记中保存的复陈独秀函稿吴稚晖是国民党元老 ,陈独秀是中共领袖 ,二人关系一度密切。然而 ,四一二政变前夕 ,吴稚晖却......
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它是国共围绕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中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美苏......
<正>该书讲述的是1944—1946年以国共关系为中心的中国政治史。在此前的20余年中,国共关系几经波折,这一次波折乃是最后一次。但值......
北伐前后那几年是一个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的年代,同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民众运动开展得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工人、农民、学生、妇女......
一本书是著者将迄今为止关于蒋介石与新生活运动的研究汇集而成的博士论文。新生活运动是一场大众运动,其时间跨度和规模在中国现......
<正>谈起中华民国史的研究,人们首先会提及张宪文。张宪文1954年进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研究至今,在中华民国......
1949年1月6日至17日,在中苏关系史上颇具历史意义。在这期间,毛泽东和斯大林就如何结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的统治,频繁交换......
过去,我们接触的一些著作和文章一提到上世纪内战年代的美蒋关系时,大多都说美国怂恿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殊不知,在解放战争初期,美......
本文认为:风云变幻的1926年为陈独秀提供了施展政治抱负的良机,然而,其政治实践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现实的重围;在与国民党是否继续实行党......
1947年1月10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载:“记者于1946年12月21日上午往访中国著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之故乡——聊城南二里大兴庄,傅家祖坟即在该村之旁......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关系错综复杂,两党合作的过程中摩擦和斗争时常发生.存在摩擦的原因是国共两党阶级矛盾的存在与发展,是关于领导......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公开发布《中国共产党宣言》(即《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认可两党团结抗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风风雨雨94个年头,其中国共两党党内合作形式是国共关系领域的重要层面,本文就国共两党党内合......
改革开放与国共关系研讨会观点述要罗辉权1993年11月2日,“国共两党关系与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在武汉宣告成立,出席成立大会的专家学者共......
张治中是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极影响的前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一位周身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其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不同......
共产国际从1919年3月成立到1943年6月正式宣告解散,历时近25年。它作为世界共产党的联合组织,领导了这一风云变幻时期的国际共产主义......
政治部第三厅(以下简称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文工会)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背景下的文化机构。第三厅和文工会见证了抗战......
“十七年”和“文革”电影中所塑造的国民党形象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的刻板印象之深刻,即使是现在的某些影片也可以看到这种影子。但......
抗战用前后是国共关系由战时合作走向破裂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该文从考察中国革命史与国际大环境条件之关系,特别是国际因素对国共......
《人民周刊》诞生于大革命蓬勃发展、国共关系此起彼伏的广东,是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是反映这一时期国共......
通过梳理抗战前相关主要事件的研究成果,蒋介石处理国共关系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具体事件的研究之中,其态度与行为在大革命时期与南京......
抗战前后,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其转变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双方政治目的实质......
国共关系是牵动中国现代政局的关键,其形成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的。在国共关系的演变过程中,中间势力始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九......
新安旅行团属于民间教育团体,由新安小学校长——汪达之所创立,位于江苏淮安.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新安旅行团走了将近五万里的路程,......
国共关系是我们近代史上最为复杂的关系,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这两个最大的政党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过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中......
1946年1月16日,国民政府东北工矿接收特派员张莘夫及随从搭乘火车返回沈阳途中,在抚顺附近的李石寨车站遇害.国民党报纸以此事发生......
关键词 《政治周报》 国共关系 变化 作者简介:王高朋,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一战后的经济第一强国,在20世纪30年代奉行“中立”政策,纵容日......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八年中国共关系最紧张的一段历史。在皖南事变60周年之际,我向读者介绍我所知道和经历的一些情况。 1940年夏......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是阐述的战争基本准则.从1927年国共关系破裂直至1949年解放战争在大陆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在争夺政......
本文对 1 942年 1 1月郑延卓赴延的起因、经过及其意义 ,毛泽东对郑延卓赴延的重视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并对郑延卓赴延的身份、郑......
国民政府对抗战胜利之初期因应可谓有得有失。得之一面为 ,当胜利不期而至之时 ,国民政府尚能在复杂多变的情势下大体掌控着纷繁之......
中国民主同盟[1](以下简称民盟)是在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与国共两党一起商讨抗日建国大事的政党[2]。作为抗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