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体相关论文
本文以杨芳灿的诗歌与词作为主,参考杨芳灿的骈文,同时也以其书信为辅助,分析杨芳灿在诗、词上的造诣。杨芳灿(1753—1816)是乾嘉......
吴伟业“梅村体”是集歌行之大成的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梅村体”歌行非仅学初唐四杰和元白,实集众家之长,广泛借......
"梅村体"歌行在清代广有影响。其创体成功常被归因于经典模拟,细察却可见对传统诗体的重新选择及改造。吴梅村兼为诗人和剧作家,"......
吴伟业是明清之际诗坛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本文以文学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在明清之际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吴伟业核心诗学思想......
“梅村体”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吴伟业(号梅村)极富个性的七言歌行体诗歌的名称。“梅村体”来源于六朝时形成的七言歌行体,初唐......
摘 要:吴伟业是明末清初文坛领袖,曾在崇祯朝为官,明亡后又被迫出仕清廷,成为身事两朝的“贰臣”。他的诗笔描绘出了明清易代之际的社......
清初遗民诗人方文以历史的框架作为抒发哀乐的依托,把“史思”与“诗思”高度融合,所为诗歌风格独具,称“盒山体”。其中的叙事长诗以......
"梅村体"可以说是一个术语,至今未有一个为大家所认可的界定,重要原因之一是各家提出自己看法时都缺少充足的根据.对吴伟业本人而......
梅村体是长庆体的变格,但其中都充满着浓烈的黍离麦秀之感,所不同者在于一为乱世之音,一为亡国之音.诗人感伤兴寄,作垂戒之用.......
梅村体是吴伟业的独创,但他也有很优秀的五古叙事诗。二者的主人公身份有所不同,其情感的力度也有区别,但这些诗篇都反映出人事沧......
吴伟业诗所表现的灵魂深处深刻的矛盾、痛苦,根源于他所秉持的"忠孝节义"信念体系本身包含着悖论,从中可以探析传统士大夫的心灵悲......
随着吴伟业“梅村体”研究的日益广泛,加上吴兆骞诗歌创作价值被逐渐发掘,学界基本承认吴兆骞是“梅村体”继承和延续的主要人物。......
“梅村体”较全面地继承了历史上七言歌行的优秀传统,尤其以唐诗为宗,学习借鉴初唐“四杰体”、杜甫“少陵体”和元、白“长庆体”最......
以王世贞《乐府变》组诗为肇端,从明嘉靖末年至清康熙初年,诗坛兴起过一次以新题乐府为体式、以讽咏今事为宗旨、以“诗史”学说为......
诗史特征是梅村体的首要特征.比较全面地结合吴伟业文学观点,指出他所认识的"诗史"包含"诗与史通"、"史外传心之史"两层含义,在创......
“梅村体”名篇《临淮老妓行》以老妓冬儿为叙事主线,表达了吴梅村对明末史事的感慨,具有明显的“诗史”品格,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意识,并......
今人所论"梅村体"已不在少数,但多仅偏重某一方面。通过较为全面地论述吴伟业七言歌行对唐人歌行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以突出"梅村......
关于《圆圆曲》的转韵艺术,前人的说法太过笼统。《圆圆曲》的转韵具有平仄多数入律、一般四句一换韵、大体平仄韵递用三个特点。......
"江左三大家"出处不同,吴梅村由遗选而失路成贰臣,"失身"愧恧,是其难以排遣之真正哀苦心病。其诗称"梅村体",通常特指其长篇歌行。......
《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和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在创作上,《圆圆曲》受到《长恨歌》的很大影响,但是两诗在作者感情的抒......
<正> 如果撇开枝叶不论,吴梅村的诗歌里大致形成三重主干:历史的铺叙,现实的感应和自我的观照。当我们将审视的目光聚焦于“梅村体......
诗歌和戏曲在中国文学史中地位悬殊。正统诗学排斥戏曲的影响,然而明清发达的戏曲文化仍难免渗透到诗歌中。吴梅村既是清初诗坛领......
长庆体和梅村体是歌行发展的两个里程碑,而二者本身也存在着很深的渊源。《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与长庆体的代表作品,......
<正>白居易的《琵琶行》,千古名篇,知道的人很多;吴伟业的《琵琶行》,知道的人却很少。然而,吴氏的《琵琶行》境界却比白氏的《琵......
在三千年的诗歌发展长河中,叙事诗一直难与抒情诗并驾齐驱,而梅村体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且于叙事中兼有抒情,生动地记录了明......
吴伟业以“梅村体”闻名于世,“梅村体”确切地讲是指吴梅村极富个性的长篇叙事性的七言歌行。“梅村体”诗歌促进了我国古代叙事......
<正> 关于元稹、白居易的诗风体制,向来有"元白体"、"元和体"、"长庆体"三种称呼。"元白体"以人名体,含义比较明确,通常都理解为指......
吴梅村山水诗略论王英志一关于"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虽然朱庭珍有"以牧斋为冠,梅村次之"(《筱园诗话》)的定评,但程穆衡则称......
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体叙事长诗《圆圆曲》,是明清易代之际的杰出时事诗。它充分吸收并发展了元、白长庆体长篇叙事诗的协作技巧,具有......
吴梅村是清代诗歌创作领域接受元白长篇而独具面目的第一人。梅村歌行与元白长篇存在若干异同。其同者:均为七言长诗,篇幅长大;均......
清初遗民诗人方文以历史的框架作为抒发哀乐的依托,把"史思"与"诗思"高度融合,所为诗歌风格独具,称"嵞山体"。其中的叙事长诗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