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歌行相关论文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
一、古汉语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兵车行》这首唐诗,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积累的古汉语词汇,下面按照单音节的实词、虚词,双音节的实......
高适和岑参都是杰出的盛唐边塞诗人,他俩的创作既有同工之妙,又有异曲之别。从选材看,他俩都着力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但高诗主理,岑......
岑参(约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征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
从太宗时期到武后时代 ,宫廷诗有所变异、改造和超越。这时诗坛呈现出交叠与过渡状态。而在“唐诗开创期中负起了时代使命”① 的......
姚奠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传统知识分子。他是当代中国少见的能将传统学术与诗、书、画、印集于一身而且皆臻于很高境界的学者,但这一......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一、七言歌行的缘起和界定.七言歌行乃形式性和样式性相统一的概念.它包括非乐府题而带有歌辞性题目的七言或杂......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中所录诗作,诸体皆备,七言为最。其中,七言歌行出入三唐,章法多变,挥洒自如;七言律诗在字法、句法、章法等方......
<正> 抒情诗是以鲜明的自我形象,打开读者心灵的门窗,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的。而自我形象则主要是通过诗人真挚灼人激动人心的感情......
《蒲松龄研究》创刊三十年,丙申桂月,出刊已满百期。山林之启,创业之懿行;幽谷之迁,求友之美意。洙泗遗教,文章借斗牛之光;海岱流风,人才壮......
李白对七言歌行的贡献之一是他七言歌行中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气势。从三个方面探讨李白歌行中气势的形成:首先从诗歌的艺术处理上进......
闻一多着眼于"四杰"的思想内容,尤其是聚焦于"四杰"诗作中内在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在"四杰"研究史上第一次对"四杰"的徽号提出质疑......
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以"长句"为题的诗,可是对于"长句"到底指哪种诗体,至今仍含混不清.人们对它作出解释时,一般引用清人王琦在<......
作者依据近年来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考证了清初大诗人吴梅村部分七言歌行如《永和宫词》、《东莱行》等的作期,纠正了旧说的谬误.......
随着吴伟业“梅村体”研究的日益广泛,加上吴兆骞诗歌创作价值被逐渐发掘,学界基本承认吴兆骞是“梅村体”继承和延续的主要人物。......
<正>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代。诗坛上硕果累累,人才辈出。仅《全唐诗》所录就有近五万首,大大超过现存唐以前历代诗歌的总和......
【正】 《唐诗纪事》卷一记载:“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有所好,下必有甚,臣恐此......
王维的七言歌行在七言歌行发展史上呈现出过渡性.文章综合三个方面,论述了这种过渡性特征,即王维的七言歌行既是初唐体调的沿革,又......
文章从题材和内容上对初唐七言歌行进行了分析,初唐七言歌行虽摆脱了毫无创新的刻意模仿的阶段,但它尚未能够对以往的题材进行灵活......
<正> 初唐七言歌行的兴盛,正处于所谓“唐音始肇”的重要时期,即初唐的后半期——从武后控制政权起到玄宗开元初为止,大约五十年左......
唐代盛行七言歌行,初唐四杰、沈宋、高岑均擅胜场,但气局有限,而李杜则雄逸豪宕,把七言歌行推向了顶峰.李白意气豪迈,天马行空,一......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
如果要评选史上最误导人的书名,大概《唐诗三百首》要算其中之一,它明明是311首诗,却让无数国人以为正好三百首;但如果要评选影响中国......
李白接受与模拟汉魏六朝古诗而创作的大量七言歌行,是唐诗成就达到最顶峰的标志之一,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明代"前七子"......
七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主要的体裁之一。七言诗有古、近体之分。这种区分最早出现在调声术成熟地运用于诗歌创作的唐代。但是......
<正>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一颗明星,他的诗继承了初唐四杰和白居易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显出若干特色,影响很大。袁枚评他的诗时有......
今人所论"梅村体"已不在少数,但多仅偏重某一方面。通过较为全面地论述吴伟业七言歌行对唐人歌行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以突出"梅村......
七言歌行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诗体 ,魏晋时期就已萌芽 ,它正式形成于南朝陈、隋 ,在初唐得以成熟 ,盛唐得到充分发展 ,尔后还发生......
初唐四杰的七言歌行在诗歌史上是一种很突出的文学现象。在歌形的创作过程中,四杰将矛头指向齐、梁以来颓靡的文风,对于齐、梁盛行......
虽同为初唐诗坛上七言歌行的代表诗人,但通过比较,笔者发现"初唐四杰"和刘希夷的七言歌行在诸如诗歌风格、转韵方式、典故的运用、......
歌行体是由乐府发展而来的一种诗体,一直以来就以其篇幅不限、写法自由、韵律灵活而成为各朝文人所喜爱的创作形式,本文旨在从歌行......
七言歌行是初唐时期最具审美特色的诗体之一。王勃作为初唐重要诗人,以诗文革新运动为契机,实践了援赋入诗的写作方式,促进了七言......
诗序合一:唐诗创作的新潮流──唐代诗序体鸟瞰王辉斌在李唐王朝三百年的诗坛上,历史地存在着一种值得十分重视而又不曾为古今研究者......
【正】 中国的叙事诗滥觞于《诗经》。《公刘》、《氓》、《谷风》、《载驰》、《东山》等篇,即略具叙事的雏形。不过在三百篇中,......
七言歌行产生于汉魏,发展于齐梁,依其句式、韵式、修辞手法和后出的声律诸种构成要素,形成了古七言体、骚体、乐府杂言体、齐梁体......
关于“梅村体”的艺术渊源,前人多重视其源出初唐四杰与中唐元白,相对忽视了其转益多师的艺术继承。本文论述“梅村体”所受李、杜歌......